
网络图
11月10日至12日,关于欧洲涉我的最新消息显示,欧洲正在接连就中国制造的公交车,中兴、华为移动网络,并在健康、社会民事安全以及数字、工业和空间等方面实施排挤中国的行动。
首先,挪威、丹麦、英国分别对中国制造的公交车展开所谓“安全调查”,声称这些车辆可能被“远程操控”。《金融时报》援引一位英国议员的话称,“英国道路上大量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还有媒体甚至渲染,中国制造商可“远程让伦敦陷入瘫痪”。英国交通部称“我们正在调查此案,并与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密切合作,以了解挪威和丹麦当局采取行动的技术依据。”
其次,欧盟委员会正在探索迫使欧盟成员国逐步淘汰华为技术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ZTE Corp.)的电信网络的方法。据知情人士称,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海娜·维尔库宁 (Henna Virkkunen) 希望将欧盟委员会2020年停止在移动网络中使用高风险供应商的建议转变为一项法律要求,届时那些不遵守规则的成员国可能会面临所谓的侵权程序和经济处罚。
此外,也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明年工作计划草案提出了 2026-27 年“地平线欧洲"的要求,建议将中国实体排除在第1、3和4组之外,涵盖健康、社会民事安全以及数字、工业和空间。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案例证明在欧洲街头行驶的中国电动大巴被中国企业从万里之外“遥控逼停”过,也没有哪一个案例证明在欧洲市场的华为、中兴的移动网络实施过其所谓的“安全风险”,更没有任何一个案例证明中国科研实体在欧洲开展技术、学术交流是有过任何其所谓的“危害安全”的行为。
但欧洲还是频频基于假设和判断,接连出台“‘要进欧洲市场,先交核心技术’的《工业加速器法案》”“欧盟拟采取行动禁止中国进入地平线欧洲”等一系列措施,以及直接利用行政调查、行政立法等手段排挤中资企业,妄图借以限制中国的准入,降低在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我的依赖,压缩我相关产业在欧市场空间,进一步以加高涉华技术交流门槛,为本国相关产业腾挪市场空间。
所以说,欧洲频繁用强权规则与泛安全化为借口,将“中国制造”排除在正常市场竞争之外,本质上不过是因为对其自身发展的焦虑,也充分暴露了其保护主义的脆弱,而这种恶意“排挤”最终也必将反噬自身。就像荷兰政府不当干预安世内部事务导致其供应链震荡一事一样,我们相信脑袋清晰的一些欧洲人已经看到了怎样才是对中资企业的正确态度。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除。
—END—
欢迎关注文章账号,让我们一起继续分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