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盘根底座
规格:44.5*41*67cm 5850g
在中式文人的雅趣生活中,香几是承载 “静室生香,明心见性” 精神追求的核心器物。自宋时起,它便以承放香炉、清供的功能,成为书斋、茶室里连接烟火与诗意的纽带,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更细致勾勒其形制,称其 “以文木为之,具古意方雅”。而黄杨木作为 “木中君子”,因 “千年难长” 的稀缺性与细腻温润的质地,历来是制器佳材。当黄杨木邂逅盘根雕艺,便成就了这件兼具天然意趣与人文底蕴的香几底座,为雅室陈设注入古朴清韵。
此香几底座最见匠心的,是 “一木整制” 的选材与仿古工艺的坚守。整器取自一整节的黄杨木老料,从几面到支撑结构浑然一体,既延续了明清硬木家具 “惜材如金” 的传统,又让木材的天然纹理得以完整呈现。工匠严格遵循古法技艺,随从树根原有形状,以天然盘根造型,实现了 “仿古而不泥古” 的创作境界。
香几的几面打磨得平整光洁,作为承放香炉、雅玩的稳固基面。下半部分以天然错落盘根错节之态:根须或盘旋扭转,或蜿蜒缠绕,有的粗壮如柱尽显力道,有的纤细如丝暗藏柔韧,完全遵循木材原有肌理顺势雕琢,暗合根雕艺术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的哲学。透过根须的交错空隙望去,仿佛能窥见微观山水的层次,让静态的木座生出流动的韵律,与明代文震亨推崇的 “飞角平圆,乃古式” 的雅致标准不谋而合。
将其置于书斋案头,可承古鼎焚香,让青烟在盘根缝隙间流转,与古籍、法帖相映成趣;陈于茶室角落,可置花尊插梅或安放奇石,与茶香共融出 “半窗一几,远兴闲思” 的意境;即便在厅堂条案两侧成对摆放,也能以其灵动造型平衡空间气场,尽显文人 “玩物养志” 的雅趣。
从木材的天然馈赠到工匠的匠心雕琢,这件黄杨木盘根香几底座早已超越了 “承具” 的实用属性。它以盘根的自然野趣诠释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东方美学,以黄杨木的温润质地承载传统工艺的温度,更以古朴清韵成为当代雅室中连接古今的文化符号。无论是焚香品茗时的静默相伴,还是闲时赏玩的纹理细品,它都在方寸之间,诉说着中式生活 “雅俗共赏” 的真谛。
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