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杜秋娘。

她,《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杜秋娘。相传她的母亲是金陵的官方歌妓,与一位姓杜的官员相爱后怀孕,官员升迁却把情人抛弃,她如江南烟雨般朦胧的出生,约在公元785年。润州的碧波环绕着她成长的岁月,水乡的温婉与灵秀悄然滋养着这位未来女诗人的才情。15岁时就很出名,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妓。这是她人生航程的第一个重要港口,也是她诗情初次绽放的舞台。
在节度使府的深院高墙内,她以一首自创的《金缕衣》惊艳了满座宾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四句诗如清泉流淌,既饱含对青春的热烈礼赞,又暗藏对光阴的深沉警醒。李锜被这首诗中流淌的灵性与情愫深深折服,她的才情第一次在权力场中发出了独特的光芒。
然而公元807年的政治风波改变了这一切。李锜起兵造反失败,在战乱中被杀身亡,她的世界随之倾覆。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宫中为奴,因善歌舞成为了宫廷里的歌舞妓。有一次杜秋娘为宪宗表演了“金缕衣”,这位励精图治的帝王,在诗句中听出了与自己抱负相契的进取精神,于是将她册封为秋妃。
在宪宗身边的十五载光阴,是她生命中最明亮的章节。从公元806年到820年,她不仅是帝王的妃嫔,更是他精神上的知音。他们一同品鉴诗文,探讨国家大事,她的秀外慧中如同月光般温柔地朗照在朝堂。这段相知相守的时光,让她的才情在帝国的最高处绽放出夺目的华彩。
可惜公元820年宪宗的猝然离世,让她的世界再次陷入动荡。受命辅佐漳王李凑期间,她以历经沧桑的资历,试图为这位年轻皇子在权力的迷宫中指引方向。然而公元831年的"漳王案"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雪,将她所有的努力尽数冰封。被削籍遣返。当她重回润州故里时,带走的唯有满身风霜与一首不朽的诗篇。
故乡的流水依旧潺潺,只是当年那个明媚少女已成了静看云卷云舒的老人。就在她于江畔静度余生时,年轻的诗人杜牧途经此地,闻听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公元833年写就了著名的《杜秋娘诗》。这首长歌以"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的悲悯,将她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紧相连。
杜秋娘最终在公元852年左右安然离世。她如水般蜿蜒跌宕的七十年生命,恰似一首完整的诗篇:起于江南的明快,承以宫廷的华彩,转于命运的跌宕,合于岁月的苍茫。而她留下的那首《金缕衣》,早已化作每个中国人心中对青春、对光阴的深刻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