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综合知识模块向来“广而杂”,古代汉语用法、诗词体裁、生活常识、科技原理都是高频考点。今天精选5道典型题,每道题不仅给答案,更拆解考点逻辑,帮你记牢知识、避免踩坑!
题目1:
“某”在现代汉语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但在古代可以用来表示自称,指代“我”或者本名,以下“某”的用法不属于“自称”的是:
A.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B.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C.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
D.单于居车儿立二十五年薨,子某立。
题目解析:
A项(属自称):出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是古代书信标准开头,“某”代指写信人(王安石),是谦称自己的常用方式,属于“自称”。
B项(属自称):“某有负薪之忧”是士人拒绝射箭时的委婉说法,“某”代指说话的“士人”,意为“我有身体不适的毛病”,符合“自称”定义。
C项(属自称):“关某”是关羽对自己的称呼,古代人物自我介绍常用“姓氏+某”(如“张某”“李某”),“某”指代本名,属于“自称”。
D项(非自称):出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子某立”中的“某”,是因史书缺失单于儿子的具体姓名,史官用“某”作为“匿名替代符号”,并非任何人的自称,因此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题目2:
中国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关于近体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近体诗产生于唐代
B.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C.近体诗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形式
D.李白的《蜀道难》不属于近体诗
题目解析:
A项(正确):近体诗(又称“格律诗”)的萌芽始于南北朝齐梁时期,但真正成熟并形成严格格律规范是在唐代,唐初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对其平仄、对仗、押韵规则进行统一,使其成为唐代主流诗歌体裁之一。
B项(正确):近体诗的核心分类就是“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8句,讲究平仄对仗,分为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和七言律诗(如崔颢《黄鹤楼》);绝句每首4句,同样需符合平仄押韵,分为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和七言绝句(如李白《静夜思》)。
C项(错误):近体诗的句式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没有“四言”形式。四言诗是更古老的诗歌体裁,多见于《诗经》(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属于“古体诗”范畴,与近体诗无关。
D项(正确):李白的《蜀道难》是典型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其特点是句式自由(长短句结合)、押韵灵活(不严格遵守平仄)、无需对仗,完全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因此不属于近体诗。
参考答案:C。
题目3:
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洗温水浴可以降温
B.夏季出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
C.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D.中暑后应喝大量白开水以补充水分
题目解析:
A项(正确):夏季人体出汗时,皮肤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若用冷水洗澡,毛孔会迅速收缩,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排出,反而可能引发感冒或不适;而温水(约37-40℃)与人体体温接近,既能清洁皮肤,又能让毛孔保持张开状态,帮助热量随汗液蒸发,从而达到降温效果,浴后更清爽。
B项(错误):夏季出汗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8%)和少量盐分,出汗多仅代表身体在散热,减少的是“水分重量”,而非“脂肪重量”。减肥的核心是消耗脂肪(需热量摄入<热量消耗),与出汗量无直接关联,过量出汗还可能导致脱水。
C项(错误):太阳镜的核心功能是阻挡紫外线,而非“颜色越深越好”。镜片颜色过深(如纯黑、深棕)会严重降低可见光透过率,导致眼睛为看清物体而过度调节,反而容易引发眼疲劳、视力模糊,长期使用还可能损伤视力。选择太阳镜时,应优先看“UV400”标识(能阻挡99%以上紫外线),而非颜色深浅。
D项(错误):中暑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流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氯化钠(盐分)等电解质。若只喝大量白开水,会稀释体内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可能引发乏力、抽筋甚至休克。正确做法是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少量多次饮用(每次不超过300毫升),逐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参考答案:A。
题目4:
世界各国由于各自不同的经济与政治状况,形成了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列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①欧洲——市场主导,自由发展
②韩国、日本——政府推动,短期迅速发展
③拉美国家——受殖民地经济制约
④美国——政府调控,长期逐步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题目解析:
①项(错误):欧洲城镇化并非“市场主导、自由发展”。欧洲各国(如英国、德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会通过土地规划、住房保障、交通建设(如修建地铁、城际铁路)、环境治理等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避免“无序扩张”,例如英国通过“新城运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因此“市场主导”的说法不准确。
②项(正确):韩国、日本的城镇化是典型的“政府推动型”。两国在二战后通过国家层面的规划(如韩国“五年计划”、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集中资源建设核心城市(如首尔、东京),推动产业向城市集聚,仅用几十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短期迅速发展”。
③项(正确):拉美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的城镇化深受“殖民地经济”制约。殖民时期,拉美形成“单一经济结构”(如只种植咖啡、开采矿产),独立后虽快速城镇化,但政府缺乏有效调控,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却找不到工作,导致“贫民窟”泛滥,城镇化质量低下,体现了殖民地经济的深远影响。
④项(错误):美国城镇化以“市场主导”为核心,政府干预较少。美国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如钢铁、汽车、科技)驱动,人口随产业流动(如从东北部“锈带”流向西部“阳光地带”),政府仅在基础设施(如公路)上提供支持,并非“政府调控,长期逐步发展”。
参考答案:A。
题目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发电可直接用于家庭和工业用电
B.利用材料的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磁悬浮运输等
C.纳米材料中的纳米纤维是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的材料
D.我国法律目前对激光照射飞行器行为还没有明确处罚
题目解析:
A项(错误):太阳能电池直接产生的是“直流电”,而家庭、工业用电是“交流电”,必须加装“直/交流转换器”转换后才能使用,无法直接供电。
B项(正确):超导材料的核心特性是“低温下电阻为零、排斥磁力线”,利用这一特性可制作高强度磁体——如超导电机(效率更高)、磁悬浮列车(靠磁力悬浮减少摩擦),是超导技术的典型应用。
C项(错误):纳米材料分四类(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其中“纳米粉末”(如纳米级金属颗粒)开发时间最早(20世纪80年代)、技术最成熟,广泛用于涂料、催化剂等领域,而非纳米纤维。
D项(错误):我国《中国民用航空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激光照射飞行器属于“危害民航安全”行为,可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者最高可罚10万元,并非“无明确处罚”。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