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江西赣州:“智防+实教” 筑牢建筑安全新屏障

在建筑工地的繁忙喧嚣之外,一场围绕建筑工人生命安全的“治未伤”攻坚战正在江西赣州悄然展开。这里没有宏大口号,却有扎实落地

在建筑工地的繁忙喧嚣之外,一场围绕建筑工人生命安全的“治未伤”攻坚战正在江西赣州悄然展开。这里没有宏大口号,却有扎实落地的创新治理路径:通过大数据精准“开方”,多元化培训靶向“治疗”,系统性提升工伤预防能力——“智防+实教”的工伤预防治理模式,正悄然在赣州大地生根发芽。

数据导航:工伤风险的智慧识别

赣州市工伤预防工作以数据洞察为起点,广泛收集近年来建筑行业工伤事故相关的单位、原因、时间、地点、伤残状况等关键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和筛查,清晰勾勒出全市建筑行业事故发生的规律和薄弱环节。一份详实的工伤数据分析报告应运而生,成为决策的“智慧之眼”。同时,依据分析报告动态生成的高风险企业清单,精准锁定目标,为后续资源的精准投放与施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场景穿透:宣教体验让知识直达人心

为让工伤预防意识真正落地生根,赣州创新推出流动的宣教载体——工伤预防宣教体验车。它频繁驶入全市各建筑工地和企业园区,目前,行程已覆盖20余个站点。车内配备的VR模拟等设备,能将常见事故场景逼真再现,配合专职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抽象的安全规程化作震撼人心的沉浸体验。“就像真从高空掉下来过一回,”一位刚体验完模拟坠落的工人感触深刻,“以后再登高,安全绳这根‘生命线’我第一个系牢!”体验车不仅直观展示风险,还同步发放工伤保险政策指南、工伤预防和职业病防护手册等资料,形成政策、知识、体验一体化的强大宣教矩阵,直抵一线工人心坎。

深究病因:专家把脉开出治理良方

源头预防关键在于找准病灶。赣州邀请工伤预防领域资深专家,组成专业团队,下沉至10家重点建筑企业开展深度调研。专家们深入生产一线,细致查阅事故档案,严密勘查作业环境,抽丝剥茧般分析每一处隐患细节,精准识别出诸如临边防护缺失、临时用电隐患、机械操作不当等普遍性、深层次风险。他们不仅指出问题表象,更剖析背后的管理短板和制度缺失,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详实可行的“提升清单”,开出一剂剂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问题整改“处方单”。

靶向赋能:分层培训织密安全“防护网”

赣州深谙提升工伤预防能力的关键在于精准而持续地培训赋能。为此,打造了一套分层递进、覆盖广泛的全方位培训体系,致力于为企业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

骨干培养作为基础工程,重点在工伤事故相对多发的县(市、区)铺开,组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走进工伤预防或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通过触目惊心的案例剖析和走进车间的实地观摩实操,系统性地提升其识别风险、预判隐患的核心能力。精准轮训则瞄准30家重点建筑企业的核心人群——企业骨干、车间班组长及一线操作人员,巧妙运用情景模拟再现作业场景、解剖真实事故案例、设计互动游戏激发参与、组织实践演练固化操作,让安全意识与技能在生动、具体的体验中深入人心、化为行动。同时,持续深入这30家企业,手把手指导工伤预防骨干独立完成本单位风险的系统评估,并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降险措施方案。

此外,研学的拓展也不断延伸,依托赣州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平台,向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技工院校等有需求的单位开放,提供集政策解读、技能传授、模拟体验、知识竞答及急救训练(如心肺复苏)于一体的沉浸式研学培训,不断织密全社会工伤预防的安全意识网络。

“智防+实教”:多元协同筑牢长治久安基石

从智慧化识别风险的起点,到多层次靶向培训的闭环,赣州“智防+实教”工伤预防治理模式成效日益显现:工伤事故高风险建筑企业的工伤发生率已呈现下降趋势,企业对工伤保险的参保认知和积极性也同步提升。“智慧大脑”+ “场景化干预”+“内生机制建设”形成多重防线,将传统的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预防。赣州市通过融合技术、管理与教育理念为一体的新方式,正构建一套可感知、可响应、可持续的智慧安全治理新机制,为建筑业工伤预防治理转型写下有益注脚。

通讯员: 彭文星、杜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