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这个人,虽然是荣国府的当家主母,但其实德不配位,没有能力管好偌大的荣国府。王熙凤嫁进来后,王夫人就将管家的重担移交到了王熙凤手中。
王熙凤既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又是邢夫人的儿媳妇,这个身份管家刚好可以平衡两房的权力和争议。
王夫人会将权力下放给王熙凤,固然因为王熙凤是自己人,但更重要的是王夫人能力平平,委实管不好这一大家子的事。所以她干脆做个幕后之人,让王熙凤去冲锋陷阵,自己坐享其成。
若真如此也还好,但是王夫人偏偏又无法真正放下大权,她时不时的要搞点事情提醒众人,她才是荣国府真正的管事之人。
01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伤心与爱女天人永隔,又怜惜黛玉自小没有母亲,抱着黛玉痛哭。此后贾母将对贾敏的疼爱悉数全给了黛玉。
王熙凤见到黛玉,也是声泪俱下,既劝慰贾母,也安抚黛玉。得亏有凤姐这个“猴儿”,贾母的情绪才缓解了一点。
但是王夫人一出现,就不合时宜的问了一句:
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林妹妹刚来,王夫人却突兀的问起月钱来。什么时候不好问,非要当着老祖宗和客人的面来问。
王夫人此举,一是为了打压凤姐,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凤姐会说话,办事能力强,贾母一直偏爱凤姐。但王夫人刚好相反,嘴拙不懂讨人欢心,贾母评价她是“木头似的”,她能力也平平,在贾母和凤姐跟前真的自惭形秽。
眼见凤姐又在贾母面前讨巧,她就忍不住打断凤姐。
王夫人又能问什么呢,她既不关心黛玉,又不能像凤姐那样说出一番令贾母开心的话,便只能拿“月钱”来说事了。
如果凤姐没按时发月钱,那她可以趁此说凤姐几句,贾母对凤姐也会有点不满。
若凤姐按时发了月钱,王夫人也可以借此表现自己对家事时时在操心。
王夫人这招叫遇事推诿,没事邀功。
还有绣春囊之事也是。绣春囊一出现,她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凤姐。
凤姐虽然是她的侄女,也是王家人,但她根本不信任凤姐。她让凤姐管家是减轻自己的担心,但她对凤姐也是既利用又防范,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将责任甩凤姐身上。
大观园这个女儿国乐园,出了绣春囊这等丑事,说明这家绝对没管好。荣国府贾政当家,王夫人是主母,有问题贾母第一个问责的自然是王夫人而不是凤姐。
所以王夫人必须把风险甩出去,甩给王熙凤最好,毕竟凤姐才是管家的执行者。
到时候贾母要怪,她照样可以推诿,说自己不知情,说她信任凤姐全府交给凤姐在打理,哪知凤姐如此不自重呢?毕竟王夫人是个木头桩子,贾母还真不好拿这事问她。
更甚者,发动抄检大观园时,明知凤姐还在养病,王夫人还听从王善保家的让凤姐跟着一起入园抄检。折腾一晚上,凤姐的身体已支撑不住了。
谁知到夜里又连起来几次,下面淋血不止。至次日,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起来发晕,遂撑不住。
请太医开药调理,嬷嬷拿了方子回过王夫人,王夫人觉得愁闷。她倒不一定是担心王熙凤的身体,她担心的是凤姐倒下了,谁来管这摊子事。
当然,没有凤姐了她还是可以找一个工具人来替代的,最好这个工具人比凤姐听话,事事按自己的心思来就更好了。
这个好像外甥女宝钗有点合适,可以考虑一下。

王夫人会看中宝钗,其实也不是出于她对宝钗的关心。
相比宝玉的爱情,王夫人觉得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王夫人不在意宝玉喜欢谁,那都是虚到看不见的东西,她要的是懂她的心,能听她话的人。
比如袭人,比如宝钗。
金钏儿死了,王夫人拿钱拿物去堵金钏儿家人的口,毕竟这事处理不好关系重大。
贾政说过:
“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宝钗得知此事却不避开,反而自己去找麻烦。她既然知道了这样的事,王夫人便不能让她独善其身。
因此王夫人话里话外暗示薛宝钗拿出自己的新衣给金钏儿妆裹。
在王夫人的施压之下,薛宝钗自然只能拿出自己的两套新衣给金钏儿了。
宝钗说自己不忌讳这些,未必是真心话。就算宝钗不在意,王夫人也完全不在乎宝钗的未来吗?
看到宝钗雪洞似的屋子,贾母都说“使不得,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宝钗那屋子的摆设透露着一股年轻守寡的意味,所以贾母说忌讳,使不得。
而金钏说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话更像谶语一般。
金钏金钗都是同一样东西,如今又用宝钗的衣服给金钏装殓,这不是更暗示了宝钗以后守寡吗?
不过王夫人不在意,她不在意凤姐的身体,同样也不在意宝钗的幸福。
只要她听话,只要她能帮忙摆平自己的糟心事,那王夫人就愿意将她收到自己的麾下。

凤姐管家,王夫人在幕后看着,身边还有王善保家的一起帮忙盯着,不过不是盯家事如何,而是盯着凤姐有无错处。
凤姐病倒了,王夫人找来李纨和探春帮忙理家。事多人多,杂乱无章,王夫人盯不过来,她又找来宝钗暗中代替她盯着探春。
难怪宝钗处处针对探春,说她是“膏粱纨绔之谈,利欲熏心”,“虽是千金小姐,都念过书识字,但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原不知这事”。先将探春一顿狠贬,之后又剽窃探春的改革成果,充分发挥拿来主义,借花献佛成全自己的美名。
至于李纨倒无所谓,寡妇而已,本来又是菩萨一般的人,尚德不尚才,不需要盯得太紧。
王夫人之所以找来这么多人协理管家,还有一个目的。
“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王夫人最担心的就是不好应对贾母,家管得好不好还是其次,应付检查为主。
万一家中真的出现什么疏漏之事,也可以找到推卸的说辞。你看这么多人看着管着,都管不好,不是她没能力实在是家事太过繁杂。
贾母要怪也不好把人都怪了,毕竟罚不责众,况且这里面又是寡妇又是未出阁的姑娘,不好过度追究,她也就跟着蒙过去了。

其实王夫人所作这些,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因为没本事,所以才处处更要逞强,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更豁达,根本不会四处挑人的毛病。
你看贾母挑过王夫人的毛病吗,挑过凤姐的毛病吗?
贾母在贾府管家几十年,什么风浪没见过,遇到的大小问题比她们听的笑话都多,但贾母从来没有拿这些事去压小辈一头。她放手让她们去做,对凤姐贾母更多的是支持,对王夫人贾母也没有在明面上说过她什么。
王夫人不信任凤姐,也不会完全信任宝钗,她防范着每一个可能会动摇她根基的人。
她遇到困难时习惯回避,将责任推给他人,缺乏担当,但事后又想邀功证明自己。
本来身在其位,应谋其事,尽其责,但王夫人没有能力挑起重担。她缺乏别人认可的安全感,只能不时找事来刷新一下自己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