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黄仁勋再出手!Figure获10亿美元押注,人形机器人量产时代将至?

昨日,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AI创始人、CEO布雷特·阿德科克,宣布获得了新一轮超10亿美金的融资,估值飙升

昨日,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AI创始人、CEO布雷特·阿德科克,宣布获得了新一轮超10亿美金的融资,估值飙升至390亿美金。

本轮融资由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领投,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英伟达、英特尔资本、LG Technology Ventures 等科技巨头与投资机构纷纷跟投,创下人形机器人领域单轮融资规模新纪录。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该赛道的强烈信心,更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加速迈向规模化商用。

成立于 2022 年的 Figure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其核心使命是开发通用人形机器人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公司旗舰产品Figure 01作为世界首款商业可行的自主人形机器人,设计之初就瞄准制造、物流、仓储和零售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此次巨额融资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加速 Helix 智能系统迭代、扩建量产生产线以及拓展商业落地场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计划未来四年内实现 10 万台人形机器人量产目标,这一野心背后是其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商业化准备。

技术突破是 Figure 获得资本青睐的核心底气。公司自主研发的 Helix 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模型采用创新的 "系统 1 + 系统 2" 双架构,首次实现了视觉感知、语言理解与动作控制的深度融合。这种架构使机器人具备高频精细控制能力,尤其是在双机协同场景中表现突出。在 2025 年 8 月的公开演示中,搭载 Helix 系统的 Figure 02 成功完成全流程自主折叠衣物任务,展现了其处理复杂动态任务的能力 —— 这一突破被行业视为从工业场景向家庭服务场景渗透的关键标志。同时,Figure 的灵巧手专利技术取消传统钢索结构,采用单电机 + 连杆机构实现三自由度运动,兼顾强度与触感的创新设计,为机器人精细操作奠定了硬件基础。

从行业视角看,这笔融资恰逢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前夜。毕马威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 20.3 亿美元,预计到 2029 年将以 45.5%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至 132.5 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长更为迅猛,GGII 预测 2024-2030 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61%。这种爆发式增长预期与技术成熟度形成共振 ——Figure 与 BMW 制造公司签署的商业协议已率先将机器人引入汽车生产领域,验证了商业化路径的可行性。

投资方阵容的多元化折射出产业生态的构建逻辑。英伟达与高通的参投将强化芯片级技术协同,微软 Azure 云服务的深度合作保障了 AI 模型训练算力,而 T-Mobile 的加入则为机器人集群的 5G 通信提供支撑。这种 "硬件 + 软件 + 通信" 的全产业链投资格局,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扫清了关键障碍。正如觅途咨询研究院指出的,2025 年将成为行业分水岭,具备交互能力、量产能力和稳定运营能力的企业将主导下一阶段竞争。

展望未来,Figure 的融资不仅是单个企业的里程碑,更是整个行业的转折点。随着资金注入,Helix 系统的低功耗优势将加速落地,其在嵌入式 GPU 上运行的特性适合家庭、办公和工业等多场景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