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北纬风土的馈赠:一杯让你记住味道的沙棘汁

在北纬 39° 至 40° 的晋北高原,右玉县像一块被风沙打磨过的翡翠,镶嵌在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的风带

在北纬 39° 至 40° 的晋北高原,右玉县像一块被风沙打磨过的翡翠,镶嵌在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的风带着草原的凛冽,也藏着黄土的厚重,年平均气温不足 4℃,无霜期仅有 100 余天,这样看似严苛的自然环境,却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果实 —— 右玉沙棘。

右玉的沙棘,不是人工精心培育在温室里的作物,而是在山野间自然生长的 “土精灵”。它们沿着丘陵的沟壑蔓延,顺着坡地的轮廓铺展,灰褐色的枝条上带着细小的尖刺,却在每年秋季,缀满橙黄色的小果。这些果实不大,最大也不过拇指指甲盖大小,却紧紧挨着,像一串串浓缩了阳光与风霜的玛瑙。漫步在右玉的沙棘林里,脚下是松软的腐殖土,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抬头望去,满枝的橙黄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鲜亮,风一吹,果实碰撞着枝条,又轻轻落在草丛里,空气里满是一种清冽的果香,不甜腻,却带着一丝山野的清爽。

每年十月,是右玉沙棘采摘的时节。当地的农户会背着竹筐,拿着特制的铁钩,走进沙棘林。他们的动作熟练又轻柔,铁钩轻轻勾住枝条,再用手顺着果实生长的方向一捋,橙黄色的果子便簌簌落入筐中。不同于其他水果采摘时的轻松,摘沙棘要格外小心 —— 枝条上的尖刺很容易勾破衣服、划伤皮肤,而且果实皮薄多汁,稍一用力就会捏破,所以每一颗进入竹筐的沙棘果,都带着农户对这份自然馈赠的珍视。筐里的果实越积越多,橙黄色渐渐堆满了竹筐,阳光洒在上面,连筐沿都泛着温暖的光。

倒一杯刚榨好的右玉沙棘汁,先闻一闻,便能感受到那种源自山野的清香 —— 没有工业香精的刺鼻,只有果实本身的醇厚香气,夹杂着一丝淡淡的草木味。抿一口,初入口时会有一丝微酸,那是沙棘果特有的味道,不尖锐,却足够鲜明,能瞬间唤醒味蕾;细细品味,酸味过后,会渐渐透出一丝清甜,不是糖水的甜腻,而是果实本身蕴含的、带着阳光暖意的甜,酸与甜在口中平衡得恰到好处,没有一方盖过另一方。咽下后,口中还会留下淡淡的果香,绵长而清新,让人忍不住想再喝一口。

这就是右玉沙棘汁,一杯来自北纬风土的馈赠。它没有华丽的包装,也没有复杂的宣传,却用最写实的味道,记录着右玉的土地、阳光、风霜,还有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每一口,都是右玉的风土在舌尖上的绽放,喝过一次,便很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