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个弓箭手带多少支箭,为何说箭如雨下会让古代军队破产?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绝对是兵器中的异类。当其他武器还在争论一寸长一寸强的理论时,它已经在百步之外离弦而出,正中对手要害。从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绝对是兵器中的异类。

当其他武器还在争论一寸长一寸强的理论时,它已经在百步之外离弦而出,正中对手要害。

从战国猛将的百步穿杨,到西汉的李广射虎,再到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无一不彰显着弓箭的重要性。

不过在诸多典故中,有一些故事是不太合理的。

比如《三国演义》在介绍草船借箭时,曾用了“箭如雨下”这个词。

事实上,如果真的要达到这种效果,那么军队会迅速破产。

这又是为什么呢?

弓箭的发展

弓箭的出现时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就出现了弓箭的身影。

根据现有资料,专家推断它最早出现在3万年前。

那时的弓箭非常简陋,制作箭的原料可能只是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直木条,再将一端磨尖,就成了箭。

到了石器时代,人们对打磨的技术有了新的认知,在箭的一端固定好尖尖的石头或者骨头,可以提高穿透性。

《诗经》中曾出现过“骍骍角弓”这句诗,被一部分人解读为一种用兽角装饰过的弓。

不难发现,当时的弓箭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打猎用具,而是富有观赏性的物品。

在《周礼》中,用弓箭射击被列入六艺范围,是贵族必须学习的类目。

弓箭的重要性再次被细化,不但用于普通的攻伐,还是上流社会的必要技能。

周王室日渐衰落,中原战争不断,弓箭的战争属性一再被放大,很多军队都配备了大量弓箭手。

而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巧用计谋,完成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种种迹象表明,弓箭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因为在冷兵器时代,这种远程类的攻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不过从史实出发,不管是电影里的各类名场面还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桥段,都没有完全依照史实。

那些箭如雨下的场面,并不会在历史中出现。

这又是为什么呢?

弓箭的成本

与刀、剑这样的主流冷兵器相比,历史上很少出现特别有影响力的弓箭,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不值钱。

弓的制作手法不算复杂,但用料种类较多。

春秋时期的著作《考工记》中,详细介绍了弓的原料,细化之后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干、角、筋、胶、丝、漆。

与弓相比,箭的制作其实比较简单,主要由箭杆、箭羽、箭头组成。

公认的最佳箭杆木材是桦木,这是一种国内常见的木材。

箭羽的主要材料是鸟类的羽毛,也有人用纸、布料、特制的树叶代替。

箭头一般是铁制品,通常是先用燧石磨尖,然后将一端卡在提前做好的箭柄裂口处,最后用线绑好。

弓箭并不像刀枪一样能长久耐用,箭射出去之后,会有折断的风险。

即使弹性较高的箭杆,也无法避免这一局面。

所以与其他冷兵器相比,箭是需要不停生产,才能持续供应到大规模战争中。

《三国演义》记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文中更是用箭如雨发描述当时的场景。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核心,是他借用东风与大雾之便,领20艘草船虚张声势,令曹操不明虚实,只敢派一万弓弩手射击。

这次借箭,总数超10万支,极大缓解了联军的燃眉之急,也让小说读者心中大为畅快。

但如果这个故事是历史史实,那曹操肯定会破产。

古代一名士兵的箭囊中,至少会有10支箭,所以一万弓箭手的箭囊,至少是10万支箭。

当天大雾,所以弓箭手无法精准射击。

与宽阔且纵深极长的江面相比,20艘船的表面积显得小很多。

曹操的弓箭手并非个个都是能听声辨位的神射手,所以诸葛亮想筹集10万支箭,肯定不只指望这一波箭雨。

按照概率来看,弓箭手能射中草船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射两箭囊大概无法满足诸葛亮对箭的数量需求。

假设每人射三箭囊就能满足需求,那么一万人就要射30万支。

三十万支箭是什么概念?

根据《大明会典》,成化时期的箭是每支银三分。

到了嘉靖时期,一支箭的价格是一分九厘五,比成化时期便宜一些。

评论列表

用户36xxx59
用户36xxx59 24
2025-08-03 19:41
草船借箭本来就是演义杜撰。首先,曹军弓箭手盲射命中率最多不过5%,其他肯定都掉江里了,这么算曹军至少要射出200万支箭才能给诸葛亮凑齐10万支,曹操搬空库存也没那么多;其次,一个合格的弓箭手最多临阵射20箭就无力再放箭,而江北合适展开的弓箭手不会超过万人,就算个个李广附体也射不出那么多箭。第三,都知道水战必放火箭,诸葛一生唯谨慎,就不怕烧成烤猪?

阿萨德 回复 09-24 13:05
小说你推敲个🔨,八十二斤的关刀拎着打几十上百回合?

月下独酌 回复 09-23 16:19
又不是傻子射那么大的船给你一把硬弓不出十剑照样射中当弓弩手是吃干饭的

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 15
2025-08-22 12:20
[抠鼻]梯次射击,一次射太多又没效率,箭密度不能太大,分阶段射[抠鼻]小日本学了个三段击当宝
敖吒
敖吒 9
2025-07-26 11:11
秦代开始就有军工流水线,箭是各单独制造的零件组装的。下箭雨不至于让军队破产。现代一场战争打出的炮弹都论百万发,子弹论亿发,也没见谁因为密集射击而破产。

四川文科生 回复 09-25 11:57
你信不信现在人工造一支箭的成本比工厂造一枚炮弹的成本都高[doge]

大汉耿护院 回复 09-24 23:17
懂个屁。你知道一直箭簇的成本多少钱?什么流水线生产,你见到了?你知道当时全国年产多少铜?能有多么点儿用到弓箭上?

名字一定要长
名字一定要长 8
2025-07-11 10:32
不要算这个账,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不是你能想象的来的,就好比子弹来说,你算算一粒子弹要多少钱,按你算的,一场战斗下来一个国家就得打没了吧。古代为了制作和储备弓箭都有专门养殖对应的木材和禽类等,虽然不能像现在这样完成随时量产多少,但也不至于说就打一场仗就没有了,再一个就是两军对阵弓手根本就不会去刻意瞄准,都是采用抛射的方式将箭射过去就可以了,有没有雾对弓手来说没有影响,最多就是你不知道你射中了什么。弓箭的作用从来都不是杀伤,古代战争弓箭的作用和现在的机枪差不多,主要都是用来防守和压制作用。
不关橙猫猫的事哦
不关橙猫猫的事哦 5
2025-07-30 13:06
明朝的史密斯专员:对对对,箭就是这么贵[笑着哭][笑着哭]
9527
9527 5
2025-08-26 16:38
打完仗还回收,再说主要是阻断骑兵冲锋一个人三发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近距离拼杀。顶多三四百米的距离哪能给你那么多射箭机会
用户10xxx63
用户10xxx63 5
2025-10-17 01:38
造箭能花多少钱,又不是造刀造剑,低成本的武器,坎一片竹林,能造上百万支箭。
用户15xxx90
用户15xxx90 3
2025-09-25 14:43
小编真无聊
友柴
友柴 3
2025-09-11 11:56
不要听小编说话,他肯定出自江南,只要翻开史书看看,只有写弹尽粮绝的,只有哭喊缺粮的,有哪只军队哭喊缺箭的,就是描写猎人和家丁护院的时候也从没有专门体现箭不够多,大家省着点用的。

肖白浪 回复 09-24 13:22
史书有记载的!草船借箭不知道有没有,但“草人借箭”是有的!张巡守睢阳,就用过“草人借箭”!

一杯清茶
一杯清茶 2
2025-07-29 00:32
古代随便哪个民族 缺的就是箭 读点书吧
用户82xxx96
用户82xxx96 2
2025-08-03 13:50
一万人齐射?这是诸葛亮是开航母来借箭的吗? 每个弓箭手间距半米不过分吧!站成一排五千米。你说站几排射?
黯然
黯然 2
2025-09-23 05:57
考虑一下,箭这玩意儿可以回收。当然是胜方。
整只酱猪蹄
整只酱猪蹄 1
2025-07-28 20:11
土兵箭带三十支。另外多带些箭头。嵌在敌人尸体身上的箭头取不出就拨出箭杆。换上新箭头或就地取材造箭。凑和着用。反正齐射又不求精准。
随风
随风 1
2025-08-03 13:33
每支三分银,有两分是回扣[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用户58xxx65
用户58xxx65 1
2025-09-25 12:15
才几万两白银,赏赐一次都是黄金万两[流鼻涕]
境·界
境·界
2025-07-28 19:07
一箭一个项羽,可以自称天下无敌吗

肖白浪 回复 09-24 13:28
中午也许可以,但早晚遇到“六十老太”李白,也不过是送菜的份![墨镜][墨镜][墨镜]

用户10xxx21
用户10xxx21
2025-07-28 19:21
箭手是技术和体力兵,平时训练要很多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