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夫妻俩结婚后,公婆出资418万购买一套房屋,登记在二人名下。2年后女方提出
小情聊社会
2025-07-29 09:49:09
北京,夫妻俩结婚后,公婆出资418万购买一套房屋,登记在二人名下。2年后女方提出离婚,被法院驳回。之后女方再次提出离婚,要求分割房产。
第一次开庭那天,李哲坐在原告席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是结婚时林薇给他买的衬衫,现在袖口磨出了毛边。法官问双方是否还有调解可能,林薇的律师递上一堆证据:分居协议、租房合同、甚至还有他深夜在客厅沙发睡觉的照片。李哲的母亲坐在旁听席上,手里的手帕攥得发白,她总说“这房子是给小两口安家用的,怎么就成了闹离婚的由头”。
这套位于五环外的三居室,是公婆掏空了养老钱,又找亲戚借了几十万才买下的。签购房合同时,婆婆特意让中介在房产证上写了小两口的名字,说“都是一家人,写俩人名,林薇住着也踏实”。那时候林薇抱着婆婆的胳膊笑:“妈,您放心,我跟李哲肯定好好过。”现在想来,那些话像落在地上的碎玻璃,看着刺眼。
第一次离婚被驳回后,两人开始了“同一屋檐下”的分居。李哲睡客厅,林薇住主卧,中间隔着道拉不严的窗帘。家里的空气总是冷的,冰箱里的牛奶各放一边,连洗碗池都分左右用。有次李哲发烧,昏昏沉沉躺在沙发上,听见林薇在厨房烧开水,他以为她会递杯过来,最后却只听见主卧的门“咔嗒”一声关上了。那一刻他才明白,有些感情一旦冷了,就再也暖不回来了。
再次开庭时,林薇的律师说:“房产证上有我当事人的名字,就该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理应平均分割。”李哲的律师拿出银行流水:“这笔钱是男方父母出资,有转账记录为证,且当时明确是‘购房款’,并非赠与。”法官翻看卷宗时,李哲盯着林薇的背影——她染了新的发色,穿着干练的西装,比结婚时瘦了些,也生分了些。
休庭时,婆婆拉住林薇的手,声音发颤:“薇薇,咱不闹了行不行?你要是觉得李哲哪里不好,我让他改。这房子你住着,我们回老家,只要你们好好的……”林薇抽回手,眼圈红了:“妈,不是房子的事,是我们俩真的过不下去了。这两年我过得累,他也累。”
李哲站在走廊里,听见这话,心里像被针扎了下。其实他知道问题出在哪——他总觉得“男主外女主内”,下班就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林薇想换份工作,他说“现在的工作稳定,别折腾”;她母亲生病,他让她自己回去照顾,说“我这边项目忙走不开”。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像积在墙角的灰尘,慢慢堆成了山,最后把两个人隔开了。
法院最终判决,房屋虽然登记在双方名下,但考虑到出资来源和双方婚姻存续时间较短,林薇可以获得15%的折价款。拿到判决书那天,李哲把62万转到林薇账户,附言写着“祝你以后顺利”。林薇很快回了条消息:“也祝你安好。”没有多余的话,像完成了一场早就该结束的仪式。
搬家那天,林薇只带了两个行李箱。李哲想帮她搬,她摇摇头:“不用,我叫了搬家公司。”她走的时候,回头看了眼客厅的落地窗——那是她当初执意要换的,说“采光好,能看见星星”。李哲忽然想起刚搬进来时,两人趴在地板上拼宜家买的书架,拼到半夜,就在地板上睡着了,第二天被阳光晒醒,笑着说“这就是家的样子”。
现在房子还在,只是少了个人。婆婆偶尔来打扫,总会在林薇住过的房间门口站一会儿,然后叹口气:“那孩子其实挺好,就是缘分尽了。”李哲没说话,他把书架上林薇留下的书整理好,放在最上层——那是她喜欢的作家,以前总念给他听。
有次路过林薇新搬的小区,李哲看见她在楼下遛狗,身边跟着个陌生男人,两人笑着说话,狗在旁边跑。他没上前打招呼,悄悄走了。其实房产分割时,他主动让律师多争取了5%的份额给林薇,没告诉任何人——那是她陪他走过的两年,就算最后散了,也该留点体面。
现在那套房子还空着,李哲没住,也没租出去。他偶尔会去看看,打开窗,风灌进来,带着点熟悉的味道。他终于明白,房子能给人遮风挡雨,却挡不住人心的疏远;房产证上的名字能证明归属,却证明不了感情。就像公婆说的“一家人”,从来不是靠一张房产证维系的,是靠日子里的体谅、尊重和舍不得——这些东西没了,再贵的房子,也只是个空壳子。
0
阅读:91
pfhu
两年白得62万,好生意,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