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未来,美国耗资百亿建造的核动力航母,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马伟明院士,作为中国船舶电力工程领域的顶尖专家,在电磁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贡献。多年前,在一次公开场合,他针对美国航母电磁弹射技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直言,美国虽然抢先将电磁弹射技术应用在航母上,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若不加以改进,必然会在后续的项目推进中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时,很多人对马伟明院士的这番言论持有怀疑态度,毕竟美国在航母技术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科研实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却无情地验证了马伟明院士的预言。 福特级航母作为美国海军新一代超级航母的首舰,承载着美国海军对未来海上作战的诸多期望。其建造工程早在2005年就已正式开工,经过漫长的12年建造周期,于2017年正式服役。 这期间,美国投入了超过17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如此高昂的造价,足以显示出美国对这款航母的重视程度。 从设计理念来看,福特级航母确实有着诸多创新之处。它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旨在提升航母的作战效能和综合性能。其中,电磁弹射系统(EMALS)被视为该航母的核心亮点之一。 按照设计要求,这套电磁弹射系统应具备极高的可靠性,能够实现连续弹射4166次才允许出现一次故障。这一指标相较于传统的蒸汽弹射系统,无疑有着巨大的提升,将大大提高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增强航母的作战能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福特级航母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测试中,电磁弹射系统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早在2020年的测试阶段,该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次数仅为181次,这与设计目标相差甚远,几乎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这意味着,在实际作战中,电磁弹射系统可能会频繁出现故障,导致舰载机无法正常起飞,严重影响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能。 到了2025年,尽管经过了多次改进和调试,电磁弹射系统的性能有所提升,平均故障间隔次数勉强提高到了400次,但与最初设定的4166次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十倍的差距。 更为糟糕的是,在弹射过程中,该系统还存在着严重的能量损耗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在弹射时,高达35%的能量会白白损耗掉。 而与此同时,中国福建舰的同类型电磁弹射系统,能量损耗仅为5%。这一鲜明的对比,无疑让美国海军感到颜面无光。 除了电磁弹射系统,福特级航母的其他关键系统也同样问题不断。例如,其先进阻拦装置(AAG)在实际使用中,也频繁出现故障,导致舰载机着舰时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航母上的先进武器升降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快速高效地运送武器弹药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福特级航母在服役后,迟迟无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成为了美国海军的一块心病。 面对福特级航母出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美国海军并非坐视不管。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美军私下求助于一些科技公司,希望借助外部力量来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由于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科技公司的介入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内部也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截至目前,这些努力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福特级航母的技术难题。 在军方的压力下,负责建造福特级航母的承包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会听证会多次对承包商亨廷顿英格尔斯和通用原子进行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然而整改工作进展缓慢,导致福特级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的交付时间也被迫推迟。原计划于2025年交付的肯尼迪号,如今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交付使用。 尽管福特级航母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但美国海军并没有放弃对它的改进和完善。他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对航母的各个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同时,美国海军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弥补福特级航母目前存在的不足。 要想彻底解决福特级航母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未来,福特级航母能否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战效能,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航母技术领域的发展却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 马伟明团队的不懈努力,使得中国在电磁弹射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的福建舰在相关测试中,电磁系统表现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越了预期。 在未来的国际军事竞争中,谁能在技术创新和可靠性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谁就能在海上霸主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福特级航母的故事,无疑给世界各国都敲响了警钟:技术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急功近利往往会适得其反。
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7-28 11:25:41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