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徐林侠一家三口的尸体被找到后,在场的人无不心酸落泪泣不成声,一个8岁

古往奇趣角 2025-07-28 09:57:06

1949年,徐林侠一家三口的尸体被找到后,在场的人无不心酸落泪泣不成声,一个8岁大的孩子,手里还攥着一个铅笔头! 1941年,徐林侠带着幼小的宋振中被关进白公馆,牢房条件恶劣,食物仅是霉变的米糠和烂菜叶。宋振中几个月大时,母亲奶水枯竭,他只能吃大人嚼碎的馊饭。狱友们省下微薄的口粮,分给这个啼哭不止的孩子。几年后,宋振中随父母转押至息烽集中营,环境更加艰苦。他长到三四岁,身形却像一两岁的幼儿,头颅与身体极不相称,狱友因此叫他“小萝卜头”。他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欢笑,只有铁窗和特务的冷眼。他学会走路后,常在牢房间跑动,狱友们教他识字,传递革命信念。 1947年,宋振中一家回到白公馆,徐林侠希望儿子能读书,多次向看守申请却被拒绝。狱友们发起绝食抗议,迫使看守允许狱中有文化的人教孩子。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语文和算术,用烧灰兑水作墨,草纸当练习本。宋振中得到一支红蓝铅笔头,视若珍宝,睡觉时也攥在手里。他年龄小,行动稍自由,特务疏于防范,他便成了狱中的“小交通员”。黄显声抄录的解放军胜利消息,由他藏在衣缝,递给陈然等人,编成《挺进报》在牢房间流传。他还传递白公馆地形图,助力越狱计划。每一次传递,他都小心翼翼,避开特务的监视。 1949年12月,重庆解放,松林坡戴公祠的挖掘工作展开。宋振中一家三口的遗骸被找到,宋振中的尸体蜷缩在母亲身旁,小手僵硬地护在胸前。那支铅笔头仍在他手中,同志们小心掰开他的手指,泪水止不住地流。1955年,凶手杨进兴被公安机关逮捕,判处死刑,为烈士讨回公道。宋振中被追认为中国最年轻烈士,与父母并称“一门三烈”。白公馆和渣滓洞成为革命纪念地,宋振中的故事写入《红岩》,铅笔头成为他精神的象征,激励后人铭记历史。

0 阅读:3
古往奇趣角

古往奇趣角

奇趣视角,发现历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