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3年的一天,周总理听说他曾经的“妻子”范桂霞来北京了,当即以邓颖超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28 00:12:54

[太阳]1953年的一天,周总理听说他曾经的“妻子”范桂霞来北京了,当即以邓颖超的名义邀请她来家里做客,并留她在家里吃饭。 (参考资料:2021-04-28 澎湃新闻——云浮红色记忆|范桂霞:曾陪周恩来在香港养病) 故事要从1927年讲起,那一年,广东佛冈一个叫范桂霞的年轻姑娘,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出身医生家庭,是中山大学附属师范的学生,后来进了纺织厂当女工,很快成了广州工人运动里小有名气的积极分子。 二十出头的范桂霞,在组织的培养下,从新学生社、妇女解放协会一路走来,最终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一次,省委秘书处的沈宝同找到范桂霞,说中央有位首长要在香港治病,组织决定由她来护理,对外则要伪装成他的妻子,也就是“李少奶奶”。 范桂霞当时才22岁,还没结婚,一听这话脸就红了,她不知道这位“客人”是谁,但能让组织如此安排,必定是位极重要的人物,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任何疏忽都可能致命,她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一天黄昏,一辆汽车停在门口,汕头地委书记杨石魂从车上下来,小心翼翼地背下来一个重病号,这人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绒毡帽,架着副黑眼镜,脸色焦黄,整个人烧得昏迷不醒,杨石魂把他安置到床上。 范桂霞走到床前仔细一看,顿时大吃一惊——这个领导竟然是周总理,她曾在区委机关听过他作报告,那份潇洒的风度让她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范桂霞几乎没合眼,她从小看父亲行医,懂些护理知识,便遵照医嘱,每隔一小时就用手探一探周总理的额头,记录下是“烫”、是“热”,还是“正常”,再用汤匙喂他几口温水。 在范桂霞的精心照料下,周总理终于醒了过来,身体也恢复得很快,大病初愈,组织不让他外出,他便每天在屋里读读报纸文件,闲暇时也和范桂霞聊聊天。 不久,周总理基本康复,接到通知要立即去上海参加中央扩大会议,临别时,他紧紧握着范桂霞和杨石魂的手表达了感谢。 回到上海,周总理见到日夜思念的邓颖超,特意提起了这段经历,而邓颖超则表示,等下次见到范桂霞后,一定要好好谢谢她。 时间一晃到了1953年,此时的范桂霞已是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政务院工作,女儿参了军,生活安稳幸福。 那年,范桂霞趁着去北京看儿子的机会,心里总惦记着那位阔别了二十六年的老领导,她知道周恩来已经是政务院总理,日理万机,怕打扰他,可又实在想见一面,她想,哪怕只见一分钟也心满意足了。 没想到,当范桂霞把来意告诉总理秘书处后,周总理听闻她从广州远道而来,竟立即以邓颖超的名义写信给她,约她到中南海家里见面。 那天下午五点,范桂霞如约而至,周总理和邓颖超早已在花园里等她,一见面,两人就热情地问长问短,还亲切地留她吃晚饭。 饭菜很简单,一盆红烧豆腐,一盆北京烤鸭,一碟肉片炒青菜,外加一碗鸡汤,邓大姐甚至还用当年在广州搞革命时学会的广东话和她交谈,这份记性让范桂霞惊讶又感动。 周总理笑着说:“想不到你这个小女娃也这样大年纪了,日子过得真快呀!” 周总理听范桂霞讲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现在的生活,点点头说:“等祖国建设好了,人民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很重要,好好干吧!” 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八点,他们聊了整整三个小时,临走时,周总理还坚持要给她买火车票,范桂霞怎么也推不掉,最后还是总理派人把票送来,并用汽车把她送到了火车站。 1973年下半年,范桂霞在子女的支持下,下定决心再上一次北京,她想,哪怕只是为了再听一次总理的教诲,死了也瞑目了。 到了北京,范桂霞才知道,周总理正重病在身,还忙着筹备党的十大,她不想再去打扰,只写了一封四分钱邮票的问候信寄过去。 可万万没想到,病中的周总理收到信后,竟几次派办公室的同志到她女儿的住处探望,详细了解她的处境,并要她用书面形式汇报情况。 从腥风血雨中的救命之恩,到和平年代的温暖重逢,周总理与范桂霞之间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它更像是一种亲人般的牵挂和责任。

0 阅读:17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