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又要换帅了?”这句话像老唱片一样,每年都被翻出来放一遍。7月25日足协一纸通知坐实传闻:9月集训取消,10月和11月的国际比赛日窗口直接变成新帅“面试场”。东亚杯刚结束,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交完卷子就转身去带2007年龄段的国青,留下一地支离破碎的战术板和球员评分表。 球迷早就不骂了,直接开摆:“换谁?干脆抽签决定,反正结局都一样。”这不是气话,是过去23年里14次换帅换来的集体麻木。从里皮到伊万科维奇,每一位名帅都带着PPT和训练背心兴冲冲来,夹着公文包和违约金灰溜溜走。伊万战绩定格在18强赛3胜7负,胜率28.5%,临走连违约金都省了,因为合同条款写得清清楚楚——踢不进附加赛就自动下课。 足协这次想玩点新花样:先定技术总监,再由技术总监挑教练,不再让行政领导拍脑袋。听起来像进步,但熟悉历史的球迷翻了个白眼:2018年他们就搞过“技术总监+主教练”双轨制,结果卡马乔天价违约金照付不误。程序可以改,账本不会骗人——过去十年,国足为换帅支付的解约金超过1.2亿人民币,够修20块标准11人制天然草皮。 更扎心的是球员。东亚杯0-3日本那场,转播镜头捕捉到王振澳回防时减速慢跑,被日本前锋伊东纯也超车生吃,弹幕刷屏:“怕受伤影响俱乐部工资。”这不是偶然,中超U23球员平均年薪320万,国脚身份能让代言合同再涨30%,至于国家队成绩?不影响年底换宝马。里皮临走那句“没有耻辱心”被做成表情包,配上国足输球后更衣室嬉笑的偷拍视频,在微博循环播放了三年。 数据不会说谎:过去五年中国男足正式比赛跑动距离比亚洲前十球队平均少2.8公里,高强度冲刺少37次,而球员体脂率却从11%涨到14%。韩国教练崔康熙看完训练直接吐槽:“我们跑8千米,他们散步6千米,最后说战术不合适。” 选帅名单传得沸沸扬扬:日本籍教练因为“听话”被看好,西欧少帅因“懂青训”进入视野,甚至还有经纪人推荐刚被英超降级的波特。但谁来都绕不开终极难题——当球员在联赛里习惯靠外援解决问题,国家队就像临时拼凑的补习班,老师换得再勤,学生不交作业照样考零分。 10月集训前,新帅必须到位。足协把热身赛对手从阿根廷换成马来西亚,说是“务实选择”,被球迷调侃为“再输就真解散”。现在压力给到未来那位倒霉蛋教练:接手的是连续两届世预赛提前出局的队伍,面对的是一群在俱乐部踢养生球的大爷,还要在半年内让球队看起来像会传控的样子。 里皮当年离开时说过:“我年薪很高,但买不来球员的求胜欲。”这句话被打印出来贴在足协食堂门口,每个去领盒饭的工作人员都能看到。下次换帅公告发布时,建议直接配BGM《勇气》,毕竟比起球员,教练更需要梁静茹的加成。 官媒信息来源: 新华社 2025-06-27《中国男足换帅:伊万科维奇“下课” 久尔杰维奇任代理主教练》 搜狐体育 2025-07-25《国足暂无10月对阵阿根廷计划 足协力争10月集训前敲定新帅》 中华网 2025-07-25《国足新帅或在10月集训前敲定 选帅工作启动》
给中国足协正名,谁能想到管理全国足球的足协编制人员才150名,才14个部门,不是
【175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