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于当地时间7月23日决定,同意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提出的请求,暂停对其临时释放请求的裁决。 简单来说,就是法院暂时不决定让不让老杜在审判前回家,先让他的律师们再找点证据或者材料来 “掰扯掰扯”。这事儿看似是个法律程序上的小插曲,背后却藏着菲律宾政坛的腥风血雨,甚至还牵扯到国际司法机构的 “老毛病”。 咱先把时间线捋一捋。杜特尔特是 2025 年 3 月 11 日在马尼拉机场被直接带走的,当时菲律宾警方拿着 ICC 的逮捕令,罪名是他任内发起的 “禁毒战争” 涉嫌反人类罪。这事儿在菲律宾国内炸开了锅,他女儿莎拉・杜特尔特当时就拍桌子骂娘,说这是 “把菲律宾主权拱手送给外国势力”,还指责马科斯政府 “背叛国家尊严”。更戏剧的是,杜特尔特当年可是力挺小马科斯上台的,结果这才过了三年,俩人就从盟友变成了仇人。 为啥突然暂停裁决呢?按照 ICC 的说法,是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提出需要更多时间收集 “关键证据”。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里头水很深。首先,老杜的健康状况一直是个突破口。他被关在海牙监狱后,多次传出糖尿病恶化、癌症复发的消息,律师团队也拿这个当理由申请 “人道主义释放”,甚至连菲律宾参议院都有人提议把他转移到驻荷兰大使馆 “养病”。可 ICC 之前两次都没松口,这次突然松绑,很难不让人联想是不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 ICC 的管辖权问题。菲律宾早在 2019 年就退出了 ICC,按道理说 ICC 对菲律宾的事儿已经没管辖权了。但 ICC 楞是咬住 “退出前的行为仍受管辖” 这一条不放,这就跟俄罗斯反对 ICC 调查普京一样,被不少国家批评是 “选择性司法”。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一直拿这点当 “撒手锏”,这次暂停裁决说不定就是在等菲律宾国内司法程序的变化 —— 比如最高法院要是能推翻移交决定,那海牙那边的审判自然就黄了。 最值得玩味的还是菲律宾的政治斗争。马科斯政府这两年明显在 “去杜特尔特化”:先是推动弹劾莎拉・杜特尔特,接着又默许 ICC 抓人,现在连老杜的律师申请暂停裁决都不反对。这背后既有家族恩怨(杜特尔特当年参与推翻马科斯家族独裁),也有权力争夺 —— 杜特尔特家族在棉兰老岛的根基太深,马科斯得借着国际司法机构的手拔掉这颗钉子。更讽刺的是,老杜当年为了讨好美国,把老马科斯的遗体搬进英雄陵园,现在却被美国支持的 ICC 给 “办了”,真是应了那句 “出来混迟早要还”。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挺有意思。中国外交部早就表态,强调 ICC 应该 “避免政治化和双重标准”,还特意提到菲律宾作为主权国家有权自主处理内部事务。这可不是随便说说 —— 想想看,ICC 对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罪行视而不见,却盯着菲律宾的禁毒行动不放,这种 “柿子挑软的捏” 的做法,连西方媒体都看不下去。反观美国,虽然表面上没直接插手,但明眼人都知道,马科斯政府突然转向配合 ICC,背后少不了华盛顿的 “指导”。毕竟杜特尔特执政时搞的是 “大国平衡”,既买俄罗斯的军火,又和中国合作基建,这让美国很不爽。 现在这事儿就这么僵着:杜特尔特在海牙的监狱里等着裁决,菲律宾国内亲杜派天天上街抗议,马科斯政府骑虎难下,ICC 则忙着在舆论场上给自己 “洗白”。最惨的还是菲律宾老百姓 —— 原本好好的禁毒成果被当成 “反人类罪”,真正的毒枭还在逍遥法外,这到底是正义的审判,还是政治的操弄?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国际司法机构沦为大国博弈的工具时,真正受伤的永远是那些小国的主权和老百姓的利益。
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于当地时间7月23日决定,同意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
探修説
2025-07-26 14:20: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