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引用的日本《读卖新闻》消息报道,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近日成功突破第二岛链,展开了一次实战化的海空演习。演习地点位于西太平洋海域,经过关岛、硫磺岛、南鸟岛一线,展开了激烈的海空对抗训练。此次行动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战斗力的显著提升,也是中国海军首次突破第二岛链进行大规模的远洋训练。
根据《读卖新闻》的详细报道,这两支航母战斗群规模庞大,尤其是“辽宁”舰航母编队,舰艇总数多达9艘,总吨位突破20万吨,搭载的通用垂发数量更是惊人,达到656单元,创下了前所未有的纪录。在演习中,“辽宁”舰承担了扮演美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任务,而“山东”舰则承担了前出迎击的重任,显示出中国海军强大的远海作战能力。
具体来说,6月上旬,“辽宁”舰航母编队顺利突破第二岛链,成为这一历史性壮举的主力。编队下辖舰艇包括3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南昌”号、“无锡”号和“拉萨”号;3艘052D型驱逐舰——“南京”号、“太原”号和“齐齐哈尔”号;4艘054A型护卫舰——“安阳”号、“滨州”号、“烟台”号和“潍坊”号;此外,还有2艘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和“可可西里”号。这一编队的规模和装备水准与美国海军的实战化核打击航母战斗群相当。
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通常由1艘航母和5至7艘大型水面舰艇组成,并依照《海军作战部长指南》进行配备,编制要求舰船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例如“宙斯盾”系统的配置及多种导弹的发射能力。而解放军海军此次出动的水面舰艇数量和配备,已经能够在兵力上尽可能接近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规模,特别是“通用垂发”数量的增加,使得中国海军的装备在某些方面显得更具竞争力。
具体来说,055型万吨级驱逐舰搭载了112单元HT-1型垂直发射系统,这种垂发装置具有850毫米的发射口径,远大于美国的MK41和MK57系统,深度达到9米,能够适配更大规格的导弹,包括反舰导弹、防空导弹以及高超音速导弹。而052D型驱逐舰配备了64单元HT-1型垂发装置,深度为7米至9米不等,尽管其装填能力略逊于055型,但依然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054A型护卫舰则配备32单元垂发装置,主要用于发射中程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
在7月初,“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返回途中,官方公布了两舰演练的具体科目,涵盖了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等内容。特别是在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这几个科目中,垂发系统的强大性能和装备的数量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垂直发射系统的通用性越强、装备数量越多,意味着中国海军在与美国海军的对抗中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有效提升胜算。
在此次演训过程中,“辽宁”舰的角色是模仿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进行对抗演练。日本媒体对此反应强烈,认为中国海军的逐步崛起,意味着以美国、日本为核心的第一、第二岛链的战略防线正在逐渐瓦解。中国海军突破岛链封锁并获得制海权的时刻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岛链的地理和战略价值正在大幅缩水。
此外,中国海军不仅拥有强大的海基力量,还具备日益完善的岸基反舰打击体系。中国海军已经构建了以东风-21D、东风-26为核心的反航母作战体系,这些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威胁已被美国海军列为头等敌情。岸基打击力量与海基力量相辅相成,通过太空侦察和多域目标指示系统的协同作战,形成了完整的攻防体系。
通过此次突破第二岛链的实战演练,“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不仅展示了中国海军的远洋持续部署能力,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作战实力。未来,随着“福建”舰的加入,中国海军的足迹将继续向更远的海域延伸,包括前往夏威夷、印度洋,甚至是美国西海岸。这不仅是对中国海军力量的展示,也是中国海军战略远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