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其实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一起推翻了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原则,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还不是他最了不起的工作——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甚至有人把它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这个理论有多重要呢?后来有几十个诺贝尔奖的研究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上。他就像一位先知,为整个物理学界描绘了一张探索未知的地图。

最让我感动的是杨先生深植心底的家国情怀。1971年,当中美之间的坚冰刚刚出现裂痕时,他毫不犹豫地踏上归途,成为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华裔科学家。要知道,这在当时需要多大的勇气!从此,他开始默默地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奔波——帮助中国学者赴美进修,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甚至在1997年亲自推动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他曾动情地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这句话道尽了他对故土的深情。
在我看来,杨振宁先生最令人敬佩的不是他那些高深的公式,而是他始终如一的真诚。他反对中国在条件不成熟时建造昂贵的高能加速器,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对国家和历史的真正负责。2015年,他毅然放弃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中国公民,完成了生命的归根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