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误食毒草腹泻就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7-26 00:42:33

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误食毒草腹泻就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这时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 朝鲜鼎盖山256.4高地传来密集的枪炮声,19岁的志愿军战士潘天炎从掩体中醒来,发现阵地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这个湖北枝江的农家少年,即将创造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个传奇。 潘天炎家境贫寒,17岁的他加入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刚满18岁的潘天炎随第38军第112师第334团入朝参战,担任机枪副射手,初到朝鲜战场,这个身材瘦小的年轻战士很快适应了严酷的战斗环境。 鼎盖山战斗前,第38军第112师第334团2营6连已在这个高地坚守了六昼夜。美军动用十多辆坦克和大量火炮,对志愿军阵地进行轮番轰击,连队先后打退敌军四次冲锋,击毙击伤敌人200多名。 28日凌晨上级下达转移命令,要求部队撤至主阵地,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暂时离开战位,等他返回时发现战友们已经按命令撤离,此时美军正在组织新的攻势,炮弹在阵地上不断爆炸。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潘天炎没有选择追赶战友,而是决定坚守阵地,他检查了手中的武器装备,清点剩余的弹药和手榴弹,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枪械结冰严重,他费力地清理着武器。 美军第一次冲锋很快开始,潘天炎利用地形优势,准确射击冲上来的敌人,他的射击技术在部队训练中本就出色,此时更是发挥到了极致。第一波攻势被成功击退。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美军连续发动冲锋,潘天炎沉着应战,充分利用阵地上的每一个掩体和弹坑。当步枪子弹打完后,他开始使用手榴弹。每一颗手榴弹都在敌群中准确爆炸。 战斗进行到中午时分,潘天炎的弹药即将耗尽,他在阵地上搜寻,从敌军尸体上找到了一些美式装备,这些缴获的武器为他继续战斗提供了火力支持,右腿被弹片击中后,他简单包扎继续战斗。 美军见久攻不下,调集更多兵力,第七次、第八次冲锋比之前更加猛烈,五挺机枪同时向阵地扫射,压得潘天炎无法抬头,但他依然坚持反击,不让敌人占领阵地一寸土地。 第九次冲锋是最危险的一次,美军几乎冲到了阵地前沿,潘天炎将最后几颗手榴弹集中使用,在敌群中造成重大伤亡,激烈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山头。 关键时刻6连的反攻部队及时赶到,他们看到浑身是血的潘天炎正用刺刀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搏斗,增援部队迅速投入战斗,彻底击退了美军的进攻。 战斗结束后清点战果,阵地前共有37具敌军尸体,其中30多名是被潘天炎击毙的,他一个人坚守阵地数小时,成功击退敌军九次冲锋。这在志愿军战史上极为罕见。 医务人员为潘天炎检查伤势时发现,他的腿部有多处弹片伤,棉衣上满是弹孔和血迹,但他的第一句话是询问战友们是否安全,这种无私的战友情谊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个月后的授勋仪式上,潘天炎被授予“青年英雄”称号。志愿军总部为他颁发了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授予他军功章,他的英雄事迹被写入第38军军史。 1953年回国后,潘天炎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4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多年的战争生活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脸上留下了炮弹碎片的痕迹。 潘天炎继续在部队服役多年,直到身体状况不允许,1970年这位英雄因病去世,当地政府为他修建了英雄公墓,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鼎盖山一战,潘天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美军连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这不仅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也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顽强意志和高超战术素养。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正是有了无数像他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这位来自湖北农村的年轻战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英雄事迹不仅鼓舞了当时的志愿军战士,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信源: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0 阅读:1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