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胡宗南让鲁崇义率30军进入太原。鲁崇义被吓得手中茶杯落地,说:“我难受的厉害,快准备担架将我送去医院。”鲁崇义这是不愿去给胡宗南、阎锡山当炮灰,故意装病拒绝前往。
1948年,太原已成死局!城外,解放军的包围圈日益收紧;城内,阎锡山的晋军已如强弩之末,求援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南京。然而,谁都明白,此时派兵增援太原,无异于自投火坑。
蒋介石却不管不顾,直接点名胡宗南,命其派一军增援。胡宗南接到电话,心中叫苦连天,他的精锐部队在之前的败仗中损失惨重,哪支都经不起这般消耗。 思前想后,胡宗南决定将战斗力尚可但非嫡系的第三十军推出去。这支部队原是西北军孙连仲的底子,胡宗南用起来不心疼,还借口称三十军需补充休整。 蒋介石不吃这一套,电话里直言不讳:“等你们补充完,太原早丢了!”言语间还夹杂着对杂牌军的讥讽,并提醒胡宗南,军长鲁崇义与晋军颇有渊源,派他们去正合适。 这道命令对鲁崇义来说,无异于催命符。他气得在屋里抱怨:“胡长官怎不派他自己的第一军去?”但他不敢抗命,于是,一场“大病”突然降临。 鲁崇义当着副官的面猛咳,茶杯摔得粉碎,随即捂着胸口喊军医。胡宗南派亲信盛文来探望时,他正大夏天裹着棉被,气若游丝,反复强调自己旧疾复发,无法带兵。 装病,是鲁崇义保全部队又不被军法处置的唯一办法。他知道手下弟兄也不想去太原送死,他这一“病”,反而稳住了军心。胡宗南看穿把戏,向孙连仲施压,但孙连仲含糊其辞,暗示鲁崇义自己决定。胡宗南没了耐心,骂了句“滑头”,采纳盛文建议,让副军长黄樵松带队。 一纸严厉电令发给鲁崇义和黄樵松:鲁崇义“养病”,三十军主力由黄樵松指挥,限期空运太原。鲁崇义无奈,只能放手让黄樵松集结部队。 最终,三十军两个师外加一个团,约一万两千人,被分批运进太原孤城。阎锡山见到黄樵松,热情握手恭维,还安排最好的营房。然而,当晚作战会议上,阎锡山的真面目便露了出来。 黄樵松看着防务地图,心凉半截。他带来的一万多人被拆得七零八落,分散在五处据点,主力27师更被顶在最危险的东山要塞。阎锡山的晋军主力却稳稳缩在核心防区。 黄樵松提出异议,认为东山防线兵力不足,应与晋军协同防守。阎锡山却端着茶碗敷衍道:“黄军长放心,贵部能打硬仗,共军要来,我们全力支援。”一旁的27师师长戴炳南,黄樵松的结义兄弟,此时却一言不发。 为让黄樵松卖命,胡宗南和阎锡山联手演戏,报请蒋介石正式任命黄樵松为第三十军军长,鲁崇义则被“高升”为早已覆灭的整编二十九军军长——一个空头衔。 10月5日,解放军总攻开始。身陷绝境的黄樵松收到劝降信后,决心阵前起义,为弟兄们找条生路。起义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掌握主力部队的戴炳南。 黄樵松对这位结义兄弟深信不疑,将整个计划和盘托出。谁知,戴炳南前脚答应,后脚便与副师长仵德厚商议背叛,连夜向阎锡山告密。 阎锡山将计就计,诱捕黄樵松,用飞机将他押往南京,不久便将其杀害。告密的戴炳南则顺理成章地接任第三十军军长。 黄樵松的义举本是三十军绝境中的唯一生机,可悲的是,戴炳南的背叛不仅葬送了黄樵松,也堵死了全军官兵的活路。 太原城破之际,群龙无首的第三十军残部抵抗至最后,几乎全军覆没。那个靠出卖兄弟换来高位的戴炳南,最终也落得个凄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