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7月26日的三阶投票环节只剩下两天左右,蓝绿阵营之间的攻防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时限临近,形势也越来越明朗,究竟谁能够脱颖而出,最终笑到最后?答案即将揭晓,然而,许多人认为,蓝营可能会实现逆势反转!
目前,蓝营几乎已是全员出动,从马英九、洪秀柱到韩国瑜等重量级人物纷纷站出来为蓝委发声。特别是在7月23日,卢秀燕公开宣布请假,全力投入反罢免战斗。紧接着,云林地区的主管张丽善也请了假,坚决表示要用不同意罢免的方式,给予赖清德一记警告。其他蓝营县市的主管,包括蒋万安、侯友宜、张善政等,也陆续公开表态,请假支援蓝委,坚决阻挡这场罢免风波的推进。
与此同时,白营也积极响应,号召柯粉一同参与反罢免行动,甚至打出“护柯牌”这一策略,直接要求柯文哲于7月26日现身投票现场。7月24日上午,北院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开庭审理,预计结果将在当日下午6点左右公布。无论最终判决如何,柯粉的参与,无疑会加剧绿营的不满情绪,并为蓝白阵营反击绿营创造新的突破口。
然而,与蓝营的迅速动员不同,绿营的态势显得颇为颓废。绿营的种种“奥步”手段屡屡被揭穿,尤其是王义川试图通过抹黑蓝营来达到政治目的,结果反被蓝营反击,最终导致里长陈朝福等三人被移送惩戒。与此同时,赖清德在7月23日的言论,更是煽动了大众的不满,激起了广泛的反感。在这股舆论压力下,绿营的行为进一步恶化,柯建铭也在今天公开承认,许多人对这场大规模罢免行动是否能够成功表示担忧。
更让外界震惊的是,绿营的卑劣行径已不再局限于幕后操作,近日在台北白兰市场,一位市民因看不惯绿营支持者的言论,直接上前进行批评。然而,令人愕然的是,检调并没有对绿营侧翼采取任何行动,而是迅速找上了这名年逾七旬的市民,要求其到案说明,甚至提前于原定时间三小时登门。此举不仅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质疑,更加深了“检调只办蓝白、不办绿”的观感,也让人怀疑绿营是否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寒蝉效应”,迫使不赞成罢免的市民沉默不语。
实际上,类似事件已经多次发生,过去几天,绿营罢免团体指控市民的案件已达到19起,检调随即上门查办,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做法无疑是绿营的“昏招”,企图通过检调的手段威慑市民,令他们放弃参与反对罢免的行动。显然,绿营此时处于极大的焦虑之中,尤其是赖清德,明显感受到罢免可能会失败的压力,因此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打压。
但令赖清德更加焦虑的局面还远未结束!7月25日,蓝营将在凯道举行一场规模宏大的造势活动,届时包括马英九、韩国瑜、赵少康等重量级人物将悉数到场,力挺反罢免行动。蓝营的阵容可谓强大,卢秀燕等多位蓝营县市主管也将出席,黄国昌、馆长陈之汉等白营人士也将现身。蓝白阵营将携手发声,号召所有不同意罢免的市民共同反击绿营的罢免行动。
这场造势活动不仅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还将通过“扭蛋机”和反罢免贴纸等互动形式,鼓励市民表达对“绿色恐怖”的抗议。这场活动无疑成为反罢免运动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在7月26日投票前夕,蓝白的强大阵容若能再度聚集大量支持者,必然能够进一步激发反对罢免的力量,增强投票环节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绿营则显得愈发被动。在蓝营与白营的合力反击下,绿营不仅在场面上失去了主动权,而且由于无法争取到凯道的道路使用权,决定提前在24日晚间举行一场小规模的造势活动,意图先发制人。然而,这一举动无疑也给外界留下了比较的空间。假如两方都在同一地点展开造势,最终谁能获得更高的支持率,势必将成为决定罢免成败的关键。
从外界普遍的看法来看,绿营未必能够笑到最后,尤其是蓝白两阵营已经携手合作,甚至连绿营的大佬游盈隆也坦言,罢免行动结果充满变数。如果绿营的目标无法达成,最终只能罢免六席,甚至更少,必将对接下来的政治局势产生巨大影响。
对于绿营而言,若罢免失败,显然意味着他们的对立策略已无法奏效,也意味着接下来的县市选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时,赖清德如何应对失败的责任,成为了焦点。根据媒体人郭正亮的分析,林右昌很可能会成为替罪羊,承担此次罢免失败的责任,但舆论认为,林右昌只是“牺牲品”,真正的责任人恐怕依然是赖清德。
总之,随着罢免投票的临近,蓝绿之间的攻防愈发白热化,绿营的种种手段和操作,也让外界大跌眼镜。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赖清德和绿营的未来都充满不确定性。市民的愤怒情绪已经积压至顶点,谁能最终笑到最后,恐怕已经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