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张司令员返回家中便将保姆叫了过来,保姆以为张司令员要说生活上的事,没想到,张司令员直接说道:你能不能借我点钱! 1915年,张铚秀出生在江西永新一个贫苦农家,家境困顿,生活艰难,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资源,早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孩子们长大,童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世道的冷酷和贫穷的压迫,在哥哥的影响下,他很早就接触到了革命思想,11岁时,他就开始为红军放哨送信,成了村里有名的“红小鬼”。 他18岁加入地方游击队,后来被编入红军正规部队,跟随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转战各地,在部队中,他作战勇敢,善于灵活指挥,从普通战士一路成长为基层军官,1934年,长征开始,他所在部队担任先头部队,在翻越雪山草地的过程中,他身负重伤,一度昏迷不醒,幸好被战友救回,那一次,他几乎命丧征途,但从此也更坚定了他一生为革命奉献的信念。 长征结束后,因为战斗表现优异,他被选送到红军大学学习系统的军事理论,随后,抗日战争爆发,虽然他一心想前往八路军前线杀敌,但组织安排他前往新四军,担任中队长,他没有丝毫犹豫,换上便装乔装南下,抵达新四军军部报到,他在湘赣游击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成为新四军中的骨干之一,深得军长叶挺的器重,担任多个团级指挥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他调入华东野战军,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包括孟良崮、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在这些决战中,他指挥有力,战术灵活,屡次完成艰难任务,为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以志愿军第26军副军长的身份参与作战,在1951年初的第四次战役中,他负责三八线以南的防御任务,面对美军的猛烈攻势,他指挥部队顽强抵抗,许多阵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肉搏才得以守住,他的部队以坚固的防御著称,被称为“攻不破的铁三角”,张铚秀本人也因此受到嘉奖。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进入70年代末期,中国与越南边境局势日趋紧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张铚秀临危受命,担任西线战役总指挥,指挥昆明军区部队投入战斗,他制定作战计划、部署兵力,成功完成西线作战任务,战后,被提升为昆明军区司令员。 1984年,他再次指挥了收复老山、者阴山的两山战役,战斗打得异常艰苦,但最终取得战略胜利,巩固了西南边防,他在战后没有休整,而是继续深入前线查看阵地,关心官兵生活,确保部队稳定。 此时,中国的国家战略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中央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必须精简,提升现代化水平,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裁军一百万人,并撤销包括昆明军区在内的四个大军区,这一决定引起许多军内人员的震惊,特别是昆明军区刚刚打完硬仗,许多人感到难以接受。 张铚秀虽然心中难舍,但他没有质疑中央的决定,他明白,国家发展需要牺牲局部利益,会议结束后,他第一时间返回云南,向部队传达命令,并亲自协调部队整编、装备移交和指挥系统的交接,他带头稳定军心,指导部队完成整合任务,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项极其复杂而敏感的工作。 离休后,他拒绝任何特殊待遇,回到普通生活,他的工资每月只有300多元,但家中还有年迈的亲人和需要资助的战友后代,他曾在战场上收养过战友遗孤,供其读书成人,即使退休后生活拮据,也从未停止对他人的帮助。 一次,为了继续资助一位战友的孩子继续上学,他不得不向家中多年照料起居的保姆借钱,这件事传出后,让不少人震惊,一位副大军区级别的老将军,竟然会囊中羞涩到要借钱买米的地步,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因为他把几乎所有可支配的钱都用在了帮助他人上。 他自己吃穿极其节俭,一件旧军装穿了十几年,家中沙发弹簧坏了也舍不得换,垫上木板继续用,夫人丁亚华出身名门,也早已习惯这种朴素的生活,两人常年省吃俭用,甚至为了还清欠款而出去找零工干,他曾在小镇粮站帮忙搬麻袋,也曾在集市上卖自种的蔬菜,只为兑现自己的承诺。 张铚秀的信仰不在口头,而在行动,他从不因身份地位要求任何额外待遇,也从未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亲人谋利,他一生信守原则,忠诚于党和人民,2009年,他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临终前,他将自己最后剩下的五万元存款上缴作为“特殊党费”。
1985年5月,张司令员返回家中便将保姆叫了过来,保姆以为张司令员要说生活上的事
风城春史呀
2025-07-25 13:58:11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