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孙女东条由布子抛出一句直白到刺耳的话:“日本不承认侵略战争,是因为承认了就意味着要认错,要认输,这对日本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耻辱。”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像一把钥匙,直接捅破了日本社会在历史问题上的那层窗户纸。 最核心的问题就藏在由布子说的“耻辱感”里。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挺拧巴的心理——对强者俯首帖耳,对弱者毫不留情。 这种心态从明治维新后一路膨胀:打赢甲午战争后强占台湾、勒索清朝;日俄战争后控制朝鲜半岛; 直到二战时野心彻底爆发,妄图吞下整个东亚。结果1945年战败,这个自诩“亚洲解放者”的国家瞬间沦为被占领国,心理落差大到没边。 在不少日本人看来,“认罪”等于承认自己是“野蛮侵略者”,而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东京大轰炸等经历,反而让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战争受害者”。 这种错位的身份认知,让整个社会对“加害者”角色本能抗拒,形成了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对外道歉敷衍了事,对内直接否认。 二战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把日本扶植成东亚反共堡垒,压根没认真清算军国主义。战犯岸信介不仅没坐牢,还当上了首相; 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被一笔勾销;就连靖国神社里都塞进了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 这帮人及其后代逐渐抱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把“否认侵略”做成了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内阁成员年年参拜靖国神社,靠煽动民族主义捞选票; 教科书把“侵略”偷换成“进入”,南京大屠杀被轻描淡写成“南京事件”; 就算有首相发表“村山谈话”承认侵略,右翼政客转头就推翻——比如安倍晋三嚷嚷“不再世代道歉”,还派人调查“河野谈话是否被迫”。 右翼的逻辑很简单:承认历史等于政治自杀。想修宪扩军、转移国内矛盾?都得靠“光荣日本”这块遮羞布撑着。 1951年《旧金山和约》把中国、朝鲜等受害国踢出赔款谈判,只让日本象征性赔点钱给欧美国家。冷战期间美国把日本当“反共桥头堡”,默许它逃避历史责任; 到今天,美国还担心日本彻底认罪会引发亚洲索赔潮,动摇自己在东亚的战略布局。 这种庇护让日本有恃无恐——比如钓鱼岛问题上,日本直接否认其属于《波茨坦公告》规定“必须归还的中国领土”,甚至搞出“国有化”闹剧,本质上就是在否定二战后国际秩序。 今年奥斯卡电影《奥本海默》在日本上映时,美日网友互撕历史旧账:美国网友翻出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日本网友就反击美国包庇战犯——这场口水仗恰恰暴露了美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双标:嘴上喊人权,手里却给日本递橡皮擦。 日本年轻一代对侵略史的漠然,更是系统性教育扭曲的结果。右翼出版社的教科书把侵华战争美化成“自卫”或“亚洲解放战争”,对原子弹轰炸却大书特书。 民调显示超70%日本民众认为“战争责任已清算完毕”,甚至有人坚信“南京大屠杀是虚构”“慰安妇是自愿的”。 这种洗脑式教育制造了封闭的认知闭环:拒绝反思,拒绝认错,最终集体沉浸在“彻底受害国”的幻象里。 参考资料:甲级战犯:东条英机 2015-05-07 15:29·中国青年网
2007年,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孙女东条由布子抛出一句直白到刺耳的话:“日本不
观今言史啊
2025-07-25 10:22: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