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有一次宠幸了妻子的侍女周氏后,出去云游四方。徐霞客回来后,发现周氏已被妻子赶走,生下的孩子没有被认回。徐霞客想不到的是,他后来能有那么大的名气,和这个从未谋面的儿子,有莫大的关系。 徐霞客出身江阴世家,家境优渥,毕生志在山水。他一生娶有四位妻妾,李寄生母周氏原为其三房。二人未婚而孕后成婚,但婚后徐霞客再度踏上旅程。 周氏于家族内处境孤绝。正妻罗氏借“家主外出而妾室有孕”之由,蛊惑族人把周氏从族谱剔除。 在明代礼法社会中,此一举动堪称致命,它全然切断了周氏及其腹中子嗣与徐家的名分关联。周氏被迫改嫁李氏,生下的孩子取名“李寄”,暗含“寄人篱下”的悲凉。 李寄虽在李家成长,却早知身世。他天资聪颖,十八岁便以才学闻名乡里。成年后曾尝试认祖归宗,但族谱除名如一道铁闸,将他挡在徐家门外。 他选择教书奉母,终身未娶,侍奉母亲十六年直至其离世。母亲去世后,李寄短暂考取童子试第一名,却无心科举,转而效仿父亲游历山水。 与徐霞客资财充裕不同,李寄的旅程多靠友人资助。其足迹遍布各处,然在经济方面却始终困窘。 而就在李寄漂泊之际,徐霞客的遗产正面临危机。徐霞客临终前托付塾师季会明整理游记手稿,形成“季会明抄本”。 然而清军入关后江阴遭屠城浩劫,徐宅被焚,包括长子在内的二十余族人罹难,原始手稿与抄本几近全毁。这部记录中国地理三十年心血的著作,濒临永久消逝。 李寄六十岁时,决心挽救父亲的文化遗产。他耗时五年,辗转寻访散落民间的残稿。年届65岁高龄的他,探听到宜兴曹骏甫曾存有抄本。于是,他拄着拐杖前去求访,却惊悉稿本已辗转到了73岁的史夏隆手中。 他再赴史家,购得残稿。整理过程异常艰辛:抄本遭篡改涂抹,字迹难辨。李寄需逐页映日辨识墨迹,结合自身游历见闻与其他残本互校,在幽僻山居中埋头勘误补缺。 五年后,他终成《徐霞客游记》“李介立本”。此版本内容完备,校勘精审,为后世尊为“诸本之祖”。 1690年,李寄于贫病交加之中溘然长逝,享年72岁。其墓碑之上镌刻着“徐霞客之子李寄之墓”字样。他一生著作等身,但除所辑《徐霞客游记》外,余作多已散佚。若无他的孤身抢救,徐霞客之名或将黯淡许多。 历史常以吊诡的方式完成传承——一位不被家族接纳的“边缘后人”,反而成了核心文化遗产的存续者。 李寄的贡献凸显了文化传承的偶然性与韧性:它未必依循正统血脉,而常系于那些被历史忽视却执着接力的“局外人”。徐霞客的山水之志,最终借一双本应陌生的手,流入了中华文明的长河。 素材来源: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2024-12-19 09:42
徐霞客有一次宠幸了妻子的侍女周氏后,出去云游四方。徐霞客回来后,发现周氏已被妻子
梅梅谈世界
2025-07-24 14:18:13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