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酸了!新西兰一番话耐人寻味,也道出了一个西方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新西兰总理在 2025 中国商业峰会上公开表示中国是新西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这背后是一组实打实的数据支撑。截至今年 1 季度,中新双边贸易额突破 390 亿新西兰元,占新西兰出口的 20% 以上,中国连续多年稳居新西兰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这样的数字背后,是新西兰经济对中国市场实实在在的依赖,也是西方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 —— 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经济版图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 新西兰这个总人口不足 500 万的国家,为何对中国市场如此执着?从恒天然的例子就能看出端倪。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占其集团收入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餐饮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超过 58%,增速远超集团整体水平。尽管消费品业务出现亏损,但恒天然依然明确表示要保留大中华区业务,因为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进口的乳制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新西兰,光是佳沛奇异果就在中国年销 43 亿元人民币,这样的市场渗透力让新西兰企业根本离不开中国。 和澳大利亚的对比更能凸显新西兰的务实。前几年澳大利亚跟随美国在政治上对华强硬,导致葡萄酒、龙虾等十余类产品出口受阻,仅葡萄酒行业年损失就达 12 亿澳元。而新西兰选择避开政治漩涡,专注于经济合作,结果 2024 年中新贸易额逆势增长,新西兰的乳制品、肉类、木材等产品在中国市场一路畅销。这种差异让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在经济利益面前,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显得苍白无力。 再看西方媒体的反应,“酸了” 的背后是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愿看到中国影响力扩大。比如美国一边对盟友加征关税,一边哀求印尼、越南签署协议,结果换来的是 19%、20% 的高税率,这种 “朋友圈拉黑” 的操作让《纽约时报》都忍不住吐槽。反观新西兰,通过稳定的对华贸易,不仅避免了经济损失,还在全球经济保护主义逆流中找到了增长机遇。 新西兰的选择也折射出五眼联盟内部的矛盾。作为五眼联盟成员,新西兰在政治上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但在经济上却选择与中国深度绑定。这种双重策略在 2025 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新西兰跟随美国参与 “优势对接项目”,另一方面又调整签证政策,允许持澳大利亚签证的中国游客免签入境,还在访华期间签署了总值超 10 亿新元的商业协议。这种务实态度让西方国家意识到,即使在政治压力下,经济利益依然是不可撼动的核心。 从全球视角看,新西兰的表态道出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双边范畴。美国虽然挥舞关税大棒,对欧盟、墨西哥等盟友加征 30% 关税,但 2024 年中美贸易额依然突破 4.44 万亿元人民币。欧盟一边鼓吹 “去风险”,一边与中国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因为他们明白,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市场和高效的供应链,这些都是欧洲企业无法割舍的。正如德国经济部官员私下承认的,“与中国脱钩” 只是政客的口号,企业界根本不会买账。 新西兰的例子还揭示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 “向东看”。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完成,贸易额突破 9822 亿美元;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被孤立的经济体,而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新西兰总理提到的 “0.33% 目标”—— 将新西兰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从 0.25% 提升至 0.33%,看似微小的数字,背后是 32% 的出口增长潜力,这正是西方国家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历史终将证明,那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选择 “逆水行舟” 的国家,终将被时代抛弃;而像新西兰这样主动拥抱合作的国家,终将在共赢中收获未来。当美国在关税迷宫中打转时,中国通过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持续扩大开放,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与 150 多个国家共建合作网络。这种 “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 的路径,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而新西兰的表态,正是这个时代潮流的生动注脚。
外媒酸了!新西兰一番话耐人寻味,也道出了一个西方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新西兰总理
兰亭说事
2025-07-24 12:08: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