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院士预言成真,美国将推翻“温室气体有害”论,解除排放限制 全球气候治理的棋盘上,美国正上演着一出令人瞠目的反转剧。 这个最早将气候变暖议题抛向世界的国家,如今正忙着亲手撕碎自己曾经搭建的环保框架。 时间拉回2009年,美国环保署一份声明曾像块基石,撑起了该国环保立法的大半江山。 声明里明明白白写着,温室气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 基于这份声明,汽车厂商、能源企业的排放管道上都被套上了监管的“紧箍咒”。 国际舞台上,美国更是拿着碳排放的尺子,四处丈量他国,尤其对中国制造业的排放量指指点点,仿佛自己是全球环保的唯一裁判。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像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国家环保口号下的真实盘算。 当中国的光伏板、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据越来越多份额时,西方国家的态度悄然转变。 先是纷纷搁置2025-2035年的碳中和目标。 紧接着,环保署正在起草文件,不仅要解除汽车、工厂的排放限制,还要堵死未来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路。 特朗普政府的算盘打得更精,他们觉得2009年那份声明让环保署权力太大,碍了行业的“发财路”。 在他们看来,汽车环保法规增加的成本最后都要消费者买单,却绝口不提一旦推翻旧声明,那些排放大户将彻底失去监管,美国环保体系可能出现的崩塌。 这出戏码,早在十多年前就被丁仲礼院士看穿。 他当时就直言,西方国家的减排承诺多是空炮。 如今再看,这位院士的预判精准得让人叹服,这便是真正的国士远见。 当年围绕环保议题的争论里,曾有声音鼓吹科学家该抛开国家利益,只谈人类共同福祉。 但现实给出的答案却很骨感:当中国踏踏实实地在沙漠里铺光伏板,在公路上跑新能源汽车时,某些国家却在算计着如何松绑自己的排放阀门。 这种对比,比任何辩论都更有说服力。 美国的这波操作,本质上是把气候议题当成了可伸缩的工具。 当这工具能卡别人脖子时,就高举环保大旗;当自家产业在竞争中落了下风,就立刻把工具扔到一边。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做法正在透支国际社会对气候合作的信任。 中国这些年的行动一直很清晰,不跟着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做减排。 从风电装机容量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连串数据都在说话。 面对美国的反转,与其陷入口水战,不如把精力放在筑牢自己的环保防线。 比如对进口产品实行碳排放认证,让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都带上环保标签,用实实在在的标准守护这片市场。 全球气候治理不该是场可以随意改规则的游戏。 美国从规则制定者变成破坏者的过程,暴露的不仅是环保立场的动摇,更是大国责任的缺失。 当一个国家把短期利益凌驾于人类共同命运之上,受损的终将是整个地球的生态未来。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丁仲礼院士预言成真,美国将推翻“温室气体有害”论,解除排放限制 全球气候治理
一叶知大事
2025-07-24 11:06:49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