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最新进展来了,俄乌双方在土耳其外长主持的闭门谈判里达成了一个重要进展 —— 交换 250 名战俘,但停火问题还是没谈拢。 这个结果其实在意料之中,因为过去三年多的谈判里,战俘交换一直是双方能找到共识的点,而停火涉及的核心利益冲突太大,根本没法调和。 先说说战俘交换的突破。这次交换 250 人其实是之前协议的延续。早在今年 5 月,俄乌就在伊斯坦布尔谈过一次,当时双方同意交换 1000 名战俘,分阶段进行。5 月 23 日第一次换了 390 人,包括 270 名军人和 120 名平民,5 月 25 日又换了 303 人,到 6 月 27 日总共完成了 1000 人的交换。 这是自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换俘,累计已经有 5757 名乌方人员被释放。这次的 250 人交换是第三轮谈判的成果,按照协议,后续还会有超过 1200 人的交换计划,而且俄方已经归还了 7000 具乌军遗体,还准备再还 3000 具。这些数据说明,在人道主义问题上,双方确实有一定的合作意愿,毕竟交换战俘能缓解国内的舆论压力,也能让部分家庭团聚,算是谈判中的 “软成果”。 但一到停火问题就卡壳了。俄方在谈判中明确要求,乌军必须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四个地区撤军,作为停火的前提条件。这四个地方现在都被俄军实际控制着,总面积大约 6.5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爱尔兰的大小。俄方认为这些领土是 “特别军事行动” 的成果,不可能轻易放弃。 而乌方的底线是恢复 1991 年的边界,也就是包括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这显然和俄方的要求差得太远。更关键的是,双方在战场上还在激烈争夺,比如顿巴斯的巴赫穆特、阿夫迪夫卡这些地方,俄军每天发射 5 万发炮弹,乌军也在反攻,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愿意在停火谈判中让步。 从历史经验来看,停火难其实是老问题了。2022 年 3 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双方就差点达成停火协议,但最后因为领土争议破裂。这次谈判中,俄方再次提出类似的领土要求,乌方直接拒绝,认为这是 “不可接受的”。而且,双方的战略目标完全对立:俄方要通过军事压力迫使乌克兰承认现实,乌方则希望借助西方援助收复失地。这种情况下,停火就像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军事进展做支撑,根本谈不拢。 另外,外部因素也让停火更难。美国虽然恢复了对乌军事援助,但特朗普政府的 “付费模式” 让援助缩水,乌军每天的炮弹补给从 6000 枚降到 1800 枚,只有俄军的三分之一。而朝鲜给俄方提供了 1200 万发炮弹和 1.2 万名工兵,大大增强了俄军的进攻能力。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让俄方更有底气坚持强硬立场,而乌方则需要在战场上取得更多胜利才能增加谈判筹码,导致双方都不愿意先让步。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双方的伤亡都太大了。根据最新数据,俄军在冲突中伤亡超过 40 万人,控制的领土从 4.4 万平方公里增加到 6.5 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付出了 20 人的伤亡代价。乌方的伤亡同样惨重,经济下降了 30%,失去了 350 万个工作岗位。这种血的代价让双方都陷入了 “沉没成本” 的陷阱,谁都不愿意承认之前的牺牲是徒劳的,所以更难在领土问题上妥协。 其实,战俘交换能谈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问题不涉及核心利益,双方可以通过交换战俘展示自己的人道主义姿态,同时缓解国内的反战情绪。但停火不一样,它需要双方在领土、安全等根本问题上让步,而目前来看,无论是战场上的态势,还是外部势力的干预,都没有创造出这样的条件。所以,虽然战俘交换是个积极信号,但停火依然是死局,这场战争可能还要继续打下去。
俄乌谈判最新进展来了,俄乌双方在土耳其外长主持的闭门谈判里达成了一个重要进展—
兰亭说事
2025-07-24 10:07:46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