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军的一名伙夫和大部队走散了,被解放军拦下,解放军看他年纪大,便发了2块银元让他回家,谁知这个伙夫,竟是国军军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即可观看,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11月29日,新保安战役进入尾声。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撰的《平津战役》记载,国民党第104军在张家口以东地区被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包围。军长安春山,山西定襄人时年52岁。 安春山1896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农民家庭。 据《山西文史资料》第48辑收录的资料显示,他早年就读于太原国民师范学校,1924年投身军旅,在晋绥军中历任排长、连长等职。 1928年,安春山进入阎锡山创办的军官教导团深造。毕业后在傅作义部队服役,参与了中原大战、长城抗战等重要战役。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部参加了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 1946年,安春山升任第104军军长,军衔中将。该军下辖第250师、第269师,总兵力约2万人。据台湾“国史馆”档案记载,104军是华北“剿总”的主力部队之一。 新保安战役中,傅作义命令安春山率104军增援被围的第35军。11月28日,104军在怀来以东遭遇解放军阻击。战斗持续两天,104军伤亡惨重,最终全军覆没。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被俘将领录》记载,安春山在突围时与部队失散。他脱下军官制服,换上普通士兵服装,混入俘虏群中。解放军在甄别俘虏时,将其登记为后勤人员。 根据《华北军区政治部关于俘虏处理办法的通知》,对愿意回家的俘虏发放路费。年龄较大者可获得额外补助。档案显示,安春山领取了遣散费后离开。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在中南海怀仁堂与中共代表签署《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安春山作为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参与了谈判过程,北平市档案馆保存的会议记录显示,他支持和平解放方案。 北平和平解放后,安春山留在北京。1949年9月,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期间,他在华北军政委员会登记处办理了起义手续。 1950年,安春山被任命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据《北京市政府公报》记载,他主要负责市政建设咨询工作。 在任期间,他参与了西单商业区改造、前门大街修缮等项目的论证。 1952年至1955年,安春山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档案显示,他提交了关于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文物保护等多项提案。其中关于保护北海团城古建筑的建议被采纳实施。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进行甄别安置。 安春山因在北平和平解放中的贡献,被安排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月薪180元,享受医疗等待遇。 在文史馆工作期间,安春山撰写了《傅作义将军与绥远抗战》《新保安战役亲历记》等回忆文章。这些资料后被收入《文史资料选辑》,成为研究民国军事史的重要史料。 1960年代,安春山应军事科学院邀请,参与编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他提供了大量关于国民党军队编制、作战计划等第一手资料,对还原历史真相起到重要作用。 据其子安国栋回忆,父亲晚年常对家人讲述战争年代的经历。他特别强调,新保安战役让他认识到内战的残酷性,也理解了共产党得民心的原因。 他留下的文史资料,为后人研究民国军事史提供了宝贵素材。特别是关于傅作义部队的内部情况、华北战场的军事部署等内容,填补了许多史料空白。 北平的和平解放保护了古都免遭战火,也为许多像安春山这样的军人提供了新的人生选择。 新华社《北平和平解放纪实》 中国文史出版社《安春山回忆录》
1948年,国军的一名伙夫和大部队走散了,被解放军拦下,解放军看他年纪大,便发了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24 00:44: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