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

菖蒲繁花居 2025-07-23 19:28:11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亚萍尴尬的回答:“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邓亚萍出生在1973年河南郑州,从小就接触乒乓球,因为她爸是省队冠军,早早给她当教练。她五岁开始练球,用木箱垫高够球台,那时候身高矮小,但速度快,意志强。九岁她在省少年赛拿冠军,十三岁全国赛也赢了。可国家队起初不收她,就因为身高只有1.5米,教练觉得不合适。她没放弃,继续练,1988年十五岁终于进国家队。从那开始,她每天训练好几个小时,专注进攻和旋转球,很快就出成绩。1989年她在多特蒙德世锦赛和乔红搭档赢女子双打冠军,那是大突破。1991年千叶世锦赛,她拿首个单打世界冠军,从1990到1997年,她稳坐世界第一八年,创纪录。总共十八个世界冠军,包括五次世界杯金牌。她风格是快速进攻,让对手防不住。这些成就让她成为中国体育标志性人物,2003年还进国际乒联名人堂。 她在奥运会上表现亮眼。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她和乔红双打金牌,单打决赛打败乔红,以23比21赢,拿双金。1995年天津世锦赛,她卫冕单打和双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又双金卫冕,成为乒乓史上唯一双卫冕奥运单双打的人。1997年曼彻斯特世锦赛,她再赢单打,和杨影双打冠军。那年她24岁,选择退役,不是状态下滑,而是想换跑道挑战自己。退役时,她已经赢四奥运金牌,六世锦赛,记录无人破。她退役后,被选进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这让她意识到英语重要,因为国际交流全靠它。可她基础差,多年来只顾训练,文化课落下了。她决定从头学,1997年秋进清华大学英语系。 进清华后,她英语水平低到字母都不全认,但她没退缩,从基本起步。她每天花十四小时学,图书馆泡着,从A到Z认字母,背单词,用卡片随时练。课堂上她积极问问题,找同学练对话。晚上宿舍灯灭了,她还坚持记笔记。头发都掉不少,她就这么咬牙顶着。她不光死记,还实践,追老师问不懂的地方。1998年,她去英国剑桥大学短期进修,强化口语和听力,吃简单饭菜,全时间上课。回国后,她请教练每天练对话,发音不对就反复改。进步快,她能简单交流了。2001年,她从清华毕业,拿英语学士学位。 毕业没停,她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硕士,当代中国研究,写3.5万字论文,谈中国女性通过体育改变命运。2002年拿硕士。2003年进剑桥大学耶稣学院读博士,研究奥运对中国经济影响。论文题为“奥运品牌与全球竞争:北京2008奥运案例”,她分析数据,写报告。2008年拿土地经济学博士。2013年,诺丁汉大学宁波校区给她荣誉文学博士。这些学位让她从运动员变学者。 学成后,她继续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当运动员委员会和道德委员会成员,用英语直接交流,不需翻译。她加入北京2008奥运组委会,当奥运村副村长,管营销和管理,协调团队。2007年,她和乒乓运动员林志刚结婚,生一男孩。她成劳伦斯世界体育学院成员,出席颁奖。还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提交提案。2016年,她创邓亚萍体育投资基金,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审投资文件,主持会议。她被评为中国世纪运动员,从体育到商业,都跨界成功。 她后期生涯多面。退役后,她在人民搜索当总经理,尝试互联网,但项目没持久。她没气馁,转体育投资。她的经历证明,运动员退役能转型,只要肯学。她推动女性体育,设立邓亚萍体育奖学金,在诺丁汉大学帮学生。她分享经验,说运动员习惯坚持,这帮她过难关。她从零英语到博士,靠日积月累。

0 阅读:2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