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随着端菜小二吆喝一声:炖鸡来了,话音刚落,他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的河南伊川,提起郭绍绪这个名字,当地百姓几乎是咬着后槽牙,在他们眼里,这人就是“狗汉奸”的活样板,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可谁又能想到,这个整天对日本人点头哈腰、被同胞戳着脊梁骨骂的男人,正盘算着一盘惊天大棋。 郭绍绪本是个在外习武的爱国青年,怀揣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日军的到来,打破了宁静的氛围,他们无恶不作,青壮被抓、财产被抢、妇女被辱,任何反抗换来的都是屠杀。 郭绍绪心里的火被点燃,他没有逃,而是选择留下,悄悄拉起了一支队伍,叫“人民自卫军”。 但就凭手里这点人和破铜烂铁,跟装备精良的日军硬碰硬,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 他观察了很久,发现日本人为了方便统治,正在推行“以华制华”的毒计,四处招揽汉奸和地方势力。 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他要当一个“汉奸”,钻进敌人的心脏。 郭绍绪带着一百多号人,大张旗鼓地“投降”了日军,为了演得逼真,他对日本人交代的任务办得又快又好,表现得比谁都“忠诚”。 这套操作很快就唬住了负责伊川军政的日军高官大内义弥,在大内眼里,郭绍绪简直是“大日本皇军”在中国发现的宝贝,不仅对他信任有加,还大笔一挥,任命他当了伊川县的保安司令。 这个职位,正是郭绍绪梦寐以求的,他不仅能接触到日军高层,获取核心情报,还能名正言顺地扩充自己的队伍。 当然,代价是巨大的,乡亲们的白眼和唾骂像刀子一样扎在他身上,背地里的骂声从未断过。 可郭绍绪只能报以一笑,默默忍受,因为他知道,这份骂名,反倒成了他最好的保护色,是他获取日本人信任的通行证。 在此期间,他的“人民自卫军”也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悄然壮大,日本人不是没怀疑过,但郭绍绪总能用一套滴水不漏的说辞应付过去,靠着过人的演技和胆识,他硬是在刀尖上把这出戏演了下去。 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到1944年,郭绍绪麾下已经集结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秘密武装,而反击的时机也终于成熟。 他选择在七夕节动手,那天,郭绍绪以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为由,在自己家中大摆筵席,邀请了包括大内义弥在内的几乎所有驻伊川的日军高官。 这哪是什么节日宴会,分明是一场为鬼子们精心准备的鸿门宴,屋里屋外,郭绍绪的弟兄们手持从日军那“领”来的武器,早已埋伏妥当。 所有人都在等一个暗号,宴会上,那群日本军官推杯换盏,一个个喝得满面红光,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乐章浑然不觉。 随着一个端菜的小二,吆喝一声:炖鸡来了,郭绍绪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没有半句废话,直接从腰间掏出一把上了膛的手枪,对准宴席主座上的大内义弥,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砰!”一声枪响,大内义弥当场栽倒,周围的日本人还没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反应过来,埋伏在四周的抗日队伍闻声而动,如下山猛虎般冲入宴会厅,枪声瞬间连成一片。 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日本军官,此刻成了瓮中之鳖,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有效抵抗,就被尽数击毙。 宴会厅的枪声刚落,另一队人马便迅速行动,带着当地百姓朝事先规划好的安全地带转移,没给日军后续的报复留下任何机会。 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那些曾经痛骂郭绍绪“汉奸”的百姓们,无不追悔莫及,痛哭流涕。 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他们恨不得生吞活剥的“狗汉奸”,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真正保护他们的人。 郭绍绪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英雄的模样,远不止一种。 信息来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201806
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随着端菜小二吆喝一声:炖鸡
月下影婆娑
2025-07-23 17:53:0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