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不要国籍,也要破解北斗!”清华学霸高杏欣在2007年留学美国时,提前公开

墨魂 2025-07-23 14:40:03

“我宁愿不要国籍,也要破解北斗!”清华学霸高杏欣在2007年留学美国时,提前公开北斗的民用编码,并交给美国,以换取绿卡,如今她却后悔不已。 高杏欣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前面总跟着 “清华学霸” 的标签,她老家在哈尔滨,父母都是体面人,父亲在当地公安系统任职,家里从小就给她最好的学习条件。 上学时她确实拔尖,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单上的名次从没掉出过前三,老师总说她是 “天生读书的料”。 高考时她没让人意外,顺利考进清华大学,先读了精仪系,后来又转到电子工程系念硕士,研究方向瞄准了当时刚起步的导航卫星领域。 2005 年,她通过公派项目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读博,那时候身边人都觉得,这姑娘将来肯定能在航天领域闯出点名堂。 刚到斯坦福的头一年,她确实露了回脸,2006 年初,欧洲伽利略系统的试验卫星信号刚激活没几小时,她所在的实验室就捕捉到了新信号。 接下来几周,她一个人啃下了这颗卫星编码的底层算法,还解了三个波段的频率,成果登在专业杂志上,系里的教授都夸她 “悟性高”。 那时候她在朋友圈里说,斯坦福的学术氛围 “自由又高效”,字里行间都是对未来的憧憬,转折发生在 2007 年春天。 那年 4 月,中国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M1 发射成功,新闻传到斯坦福时,高杏欣正在实验室加班。 她盯着屏幕上的卫星轨道数据,突然跟导师说想研究这颗卫星的信号,导师没反对,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课题。 她把之前破解伽利略的法子搬了过来,没费多少功夫就解出了一些编码,还做成简易接收机跟踪卫星轨迹。 但这次她没急着写论文,反而先联系了美国无线电委员会,说自己有 “关于中国卫星的重要发现”,没过多久,她就在一场学术会议上公开了所谓的 “成果”,还把详细数据交给了美方机构。 她在发言里说,“美国的科研环境才能让人才发光”,话里话外都在往美国这边靠。 当时美国那边挺给面子,给她发了个 “技术突破奖”,几家科技公司还找她谈合作,说能帮她申请绿卡。 她那段时间走路都带着风,跟国内同学视频时,总说 “再等等,马上就能拿到身份了”,可这股热乎劲没持续多久。 国内北斗团队的徐颖研究员在一次科普讲座里提到了这事,她说高杏欣破解的只是北斗的民用码,而且是早就计划公开的那种。 “真正关乎安全的军码,她连边都没摸到。” 徐颖的话一出来,网上顿时炸开了锅。 美国那边很快也反应过来,发现手里的东西根本没什么价值,之前承诺的绿卡没了下文,合作公司也悄悄撤了资。 更糟的是,有机构怀疑她 “借学术名义搞情报”,把她从几个研究项目里踢了出去,她在斯坦福的日子一下子难了起来,实验室的同事见了她都绕着走,导师也不再给她安排重要课题。 有次她跟国内朋友打电话,哭着说 “被骗了”,但话里没提自己说过的那些贬低中国的话,后来她想过回国,托人联系过以前的导师,对方回复得很委婉:“学校的岗位现在竞争挺激烈。” 她又试着联系几家航天企业,HR 一听是她,都以 “不符合岗位要求” 回绝了,有人说她父亲因为这事受了影响,提前从单位退了下来,家里的气氛也一直很压抑。 这几年偶尔有在美国的留学生提到她,说她换了个研究方向,在一家小公司做普通研究员,工资不高,也没什么存在感。 去年有网友扒出她的 LinkedIn 主页,头像是几年前的照片,简介里只字没提破解卫星的事,只写着 “专注于导航信号分析”。 其实这种为了留洋急功近利的事,早有先例。 上世纪 90 年代,有个叫张某某的留学生,在国外研究航空材料时,把国内某机型的合金配方偷偷卖给了外企,换了个研发主管的职位。 后来那家外企发现配方早就过时了,没几年就把他辞退,等他想回国找工作时,国内航空圈没人敢用他,最后只能在海外做普通技术员。 高杏欣的遭遇跟他有点像,都是把 “捷径” 当成了 “坦途”,却忘了学术研究最忌急功近利。 导航卫星领域的老人说,当年北斗团队为了搞军码,几百号人在实验室熬了整整八年,光报废的芯片就堆了三大箱。 这些核心技术,从来不是靠小聪明能破解的,更别说拿出来当 “投名状” 了,高杏欣要是能沉下心来做研究,以她的底子,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未必不能做出真成绩。 可惜她太想走捷径了,以为破解个民用码就能换前途,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去年有媒体去斯坦福采访,提到高杏欣时,她以前的同学只说好久没见过她了,听说换了城市生活,说到底,路是自己选的,脚下的坑,也得自己填。

0 阅读:70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