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族的衰落,已然拉开了序幕! 麻烦各位朋友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大公报》2024年10月12日的报道,李嘉诚旗下企业在北京核心区的一处商业地产项目,以54亿元的价格挂牌出售。截至11月初,该项目挂牌已超一个月,仍未找到接手方。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项目推介期间,有20余家意向企业进行过实地考察,但最终均选择放弃。一位参与评估的开发商负责人表示:“主要顾虑是项目背后的潜在风险,担心后续可能面临的审查清算,不敢轻易入局。” 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位于朝阳区CBD核心地段,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2010年拿地时总成本为18.7亿元,此次挂牌价较拿地成本溢价约189%。 李氏家族与内地地产市场的渊源可追溯至1992年。据香港交易所公开数据,其旗下长江实业在1992-2023年间,累计在内地拿地137宗,总建筑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 2015年以来,李氏旗下企业开始加速抛售内地资产。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2015-2023年期间,累计出售内地物业47宗,总交易金额达1790亿元,而同期新增投资仅320亿元。 这种“大撤退”引发广泛讨论。2023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提出《关于规范外资企业在华资产流动的建议》,其中特别提到“应关注大型外资企业非正常撤资行为”。 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修订版)》,明确将“大额资产非正常转移”纳入审查范围。新规实施后,已有3宗外资企业大额资产出售案被要求补充说明材料。 对于此次北京项目遇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勇分析:“这反映出市场对合规性的重视程度提升,企业行为需要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预期。” 目前,该项目仍在挂牌中,挂牌价格较初始报价已下调5%。有中介机构表示,“买方更关注交易的合规性证明,对产权清晰度、历史交易记录等的审查比以往严格得多。” 这个案例或许在提醒我们,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任何企业的经营行为都需要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只有与所在地区的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信息来源: 《大公报》2024年10月12日报道 Wind数据库 国家发改委《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修订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分析报告 香港交易所公开披露信息
李氏家族的衰落,已然拉开了序幕! 麻烦各位朋友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
体元说球
2025-07-23 08:05:4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