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发出前所未有警告:中国必须牢记印度的红线。 2025年初,中印边境的紧张气氛就没消停过。印度陆军参谋长公开表态,50万士兵不会轻易撤离拉达克,摆明了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警惕。过去几年,中国在实际控制线附近修路、建哨所,印度这边也不甘示弱,增兵、加装备,双方你来我往,像是在下一盘大棋。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两国在边境问题上就没完全松懈下来。印度媒体报道,中国在班公错附近建了新观察哨,雷达设备亮眼,印度则在阿鲁纳恰尔邦加紧部署无人机和火炮。印度智库还爆料,2025年5月印巴冲突期间,中国给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和卫星情报支持,帮着调整雷达部署。这让印度高层坐不住了,觉得中国在南亚搞了个“包围圈”。 贸易问题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第一季度,中印贸易逆差飙到183.58亿美元,印度中小企业因为供应链断裂叫苦连天。印度政府对中国商品加高关税,认证要求也卡得严严实实,摆明想减少对华依赖。孟买的工厂里,机器停摆,工人没事干,只能干瞪眼。印度商贸部划了农业和乳制品的“红线”,说这块绝不让步。不过,印度内部也在琢磨放宽对华投资限制,讨论让中国企业持股印度公司最多24%,但得过安全审查这道坎。这政策还没落地,随时可能因为政治风向变卦,透着点功利味道。 印度的警告不是空穴来风。《印度快报》那篇文章点名“平等和相互尊重”是双边关系的底线,但强调尊重不能是单方面的。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公开场合也重申了这点,警告中国别碰边境主权和地区影响力的底线。这话听着硬气,背后是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推波助澜。社交媒体上,印度网民吵翻天,很多人喊着要政府更强硬。印度智库分析,中国在南亚-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扩张,威胁了印度传统的地缘优势。尤其是中国在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印度觉得是军事挑衅,尽管中国一再说这是为了防御和民生。 中国这边的回应低调但有分量。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维护边境和平。中国的立场是,边境设施建设是为了改善当地生活,比如阿里地区的公路让牧民运货更方便。但印度媒体不买账,硬说这是军事扩张的幌子。2025年7月,苏杰生访华,和中国外长王毅在天津谈了三个小时,讨论边境巡逻和直航恢复的事宜。双方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等平台上也保持沟通,试图给紧张关系降降温。但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没那么容易消退,政治压力让苏杰生不得不在强硬和务实间找平衡。 国际局势也给中印关系添了变数。印度和美日通过“马拉巴尔”军演拉近关系,2025年6月,印度洋上军舰扎堆,战机轰鸣,摆出联合阵势。但印度又不想完全倒向美国,强调“战略独立”。港媒分析,中印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对峙,根子是两个大国同时崛起带来的地缘博弈。印度觉得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挤压了自己的空间,而中国则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正当防御。两国在边境问题上分歧不小,但在贸易和人文交流上又离不开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让人捏把汗。
印度这是怂了?居然公开向中国服软!一名印度政策界人士坦言:印度如今的处境非常艰难
【2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