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下狠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打了三年多,俄罗斯终于发现一个残酷事实,炸烂乌克兰的工厂、电厂、铁路根本没用,乌军反击火力越来越猛,导弹无人机照样往俄本土飞,甚至能远程打击俄军纵深目标。 问题出在哪?乌克兰的军工命脉压根不在国内,而是藏在北约国家手里。 瑞典、波兰、德国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兵工厂”,北约这招玩得够绝,直接把生产线搬到乌克兰隔壁。 波兰和乌克兰合建的弹药厂,据说日产10万发炮弹;德国莱茵金属在乌克兰设厂生产“豹2”坦克零部件;捷克牵头为乌克兰采购80万发炮弹。 更狠的是,乌克兰现在连射程700公里的导弹都能量产,背后技术来源不言而喻。 俄罗斯这才明白,自己不是在跟乌克兰单挑,而是在跟整个西方军工体系打消耗战,三年前乌军还用着苏联老古董,现在清一色北约装备。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披露,北约国家已向乌克兰转移超过40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光是2024年上半年就交付了价值120亿美元的武器。 俄罗斯情报部门估算,乌克兰每月消耗的炮弹有70%来自北约国家。 这种“外包战争”模式让俄罗斯陷入两难,打北约军工厂?可能直接触发集体防御条款;继续轰炸乌克兰基础设施?效果越来越有限。 俄军最近改变战术,集中打击乌克兰运输枢纽和仓储设施,但北约的补给线像章鱼触手一样四面延伸,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波兰的热舒夫铁路枢纽、斯洛伐克的米哈洛夫采弹药库,根本炸不完。 更让俄罗斯头疼的是经济压力,莫斯科时报报道,俄罗斯军费已占财政收入三分之一,卢布兑美元汇率三年贬值超40%,通胀率长期维持在7%以上。 西方制裁导致能源收入缩水,现在每天战争消耗超过3亿美元,俄罗斯央行最新报告显示,该国黄金外汇储备中有价值1400亿美元的资产被冻结,经济韧性正在被慢慢侵蚀。 这场冲突正在演变为21世纪的新型战争模板, 代理人战争+军工复合体模式,北约国家通过技术转移、本地化生产、培训乌军等方式,既避免了直接参战的风险,又持续给俄罗斯放血。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公开承认:“我们负责前线,盟友负责后勤,这是最有效分工。” 俄罗斯显然意识到了危险。近期俄军加大对乌克兰西部边境的侦察力度,可能酝酿切断北约补给线的行动。 但军事专家认为难度极大,波兰境内已有美军“宙斯盾”反导系统驻守,罗马尼亚部署着北约预警机,这些关键节点都受到严密保护。 这场消耗战未来会如何发展?乌克兰能否靠北约输血持续作战?俄罗斯会不会被迫升级冲突规模?问题的答案可能决定整个欧洲的安全格局。 当战争变成拼工业产能的持久战,拥有30个成员国、GDP总量超20万亿美元的北约,显然比单一国家更有耐力。 (信源核查)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北约对乌军援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官网
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
猫猫背茹茹
2025-07-22 19:36: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