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段祺瑞第三次担任内阁总理时其内阁成员的合影。从右至左依次为:曹汝霖(交通兼财政总长)、刘冠雄(海军总长)、陆徵祥(外交总长)、段祺瑞(国务总理)、钱能训(内务总长)、段芝贵(陆军总长)、朱深(司法总长)、傅增湘(教育总长)。北洋政府时期,内阁是军阀们把持中央政权的工具。在1916 - 1920年皖系控制北京政府时期,皖系人员或是直接出任内阁总理,或是组成安福国会控制选举,操纵政府权力。
在皖系控制北京政府时期,政局混乱,先后出现“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五四运动”等斗争。张勋复辟失败后,直系首领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直系势力参与掌控北京政府,北京政府成为直皖争夺最高权力斗争的大舞台。
军事上,皖系为清除异己,大肆向日本借款和购买军火,采取“武力统一”的政策,与西南军阀进行长期混战。1918年,皖系主导的北京政府根据与日本签订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由日本提供军事训练人员和装备,编练了3个师的“参战军”。但随着一战的结束,段祺瑞将“参战军”改编为边防军,仍将其掌控在自己手中。为了继续扩大地盘,段祺瑞还组建了西北边防军,由皖系骨干徐树铮亲领,为皖系开辟了西北蒙疆新地盘。
政治上,皖系奉行亲日卖国外交政策,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使皖系主导的北京政府声名狼藉。此外,段祺瑞还通过收买政客,组成“安福国会”操纵选举,将冯国璋拉下马,把徐世昌推上总统宝座以供其操纵。在政争过程中,直皖矛盾激化。
1920年,皖系与直系爆发直皖战争,段祺瑞组建5个师1个混成旅的“定国军”参战,但最终被直系和奉系军阀联合打败,皖系部队大部被直系收编,皖系军阀集团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