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也好,陆小曼也罢,这些人张恨水在小说里全骂过。 民国是一个非常割裂的社会,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折叠空间,比如我昨个还听一小说,写自己的奶奶在民国时期的生活。 奶奶裹着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天在家里埋头针织女红,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出去看场戏,小说没听完,想来这位奶奶会在出门看戏,过节逛灯的时候遇到她的心上人吧,过去的大户人家小姐,不只有这几天能够出门吗,平日里都藏在深闺啊! 如今,很多女孩子都喜欢穿民国,但我想她们一定不打算穿越到内陆省份去做这样的小姐,没意思。 她们向往的是十里洋场摩登世界 对了,在这插一个片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很有名的电视剧叫做围城,一下子带火了钱钟书先生。弄得钱老不知所措,因为他一直是一个文学史研究大家。搞宋诗的。写小说属于副业,并不指着这个在学术界立足,可谁知这部小说一经上映,轰动一时啊! 可笑的是我身边有一个人居然认为围城是当代作家给编的剧,因为他没头没脑的看了几个片段,他说这不就是现代的事吗? 想想也对啊。方鸿渐的故事放在当下,很贴热点呀!跟国外买了个水硕。为江浙沪独女当赘婿。找不到工作就走引进人才去内地的大学当老师,和另一位女老师相爱了,女老师有个姑姑是丁克,就养条狗叫波比,这不是现如今的事儿吗! 可这是上世纪40年代写的呀。民国就是这么割裂。在天津上海这样的洋派城市里,有一大群方鸿建,或者是说有一大群张爱玲笔下的振保和王娇蕊,他们受过西方教育,甭管有没有文凭,反正是喝了洋墨水,过的都是西式生活。 西方生活最大的文明之处就是讲究社交公开。当然,这文明也是打引号的。在西方,一夫一妻多情人制度,常年推行经久不衰, 国王有情人,王后也找啊,毕竟是两家联姻,都是上市公司,我又不比你低。所以社交公开就体现了双方对彼此的尊重。打个比方,王庚当哈尔滨警察厅厅长的时候,千里迢迢赶回家,正赶上他媳妇儿和徐志摩热恋约会呢。没办法,丈夫来晚了,跟后边排着。人家徐大诗人是先约的! 其实小的时候听我们家老人说起他们年轻时的事儿,我一直觉得民国是个很开放的时代,起码比我小的时候要开放的多,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首先一样,见面拥抱,贴面亲吻,这事儿跟当下也不中吧,可这在我姥爷他们那帮老头老太太的聚会里常见呀! 嗨!文森特,我觉得你这一向子气色真好! 有个胖胖的老太太,一见了我姥爷就上来拥抱,还尖着嘴在老头的腮帮子上啄一口。那活泼劲儿,一看当年就是校花,哦。对了,他们那会儿叫皇后! 要造反上贝满,要偷人上汇文。 这是当年北平城里教育界的一句顺口溜。 实际上说的也片面,贝满中学的确出了许多投身革命的女青年,但是也不是人人都去,而汇文呢?的确出帅哥,但也不是个个作风不好! 上世纪30年代,新旧思想交替,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那不碰撞才叫怪的呢。如今被大家天天挂在网上,经久不衰的热门人物,比如说林徽因,陆小曼在民国时期风评可并不好呀,起码在普罗大众文学中,她们是属于另类,那民国时期普罗的嘴替是谁呢? 就是小说家张恨水! 鲁迅先生曾说,我家太夫人最喜欢张恨水,她经常问我,你写文章什么时候能够写到这样,才算好。 在他的笔下,许多大人物可和现在的光辉相像正好相反,在当时就是个灰头土脸。 你比如说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那伟大而真挚的爱情,可在张恨水的笔下,却并不光鲜。 他在这部连载小说里,安排了一个母亲跑到学校里大嚷大叫的桥段,这母亲愤怒的说:我们好端端的女孩子,送到你们这儿来念书,难不成就是给你们男教员做小老婆的吗?你们勾引女学生,还有没有道德? 据说张恨水先生当时最得民心,大家在下面纷纷拍手称快。而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的爱情呢?哎呀,又波折了! 胡适他们的新月社在现在看来,又时髦又高雅,一大群留学的人凑在一起谈艺术,啧啧啧,咱跟门口听一耳朵也行呀。但在当初,张先生又不留情了,他上来就给定了三个字打茶围,这也太刺耳了,要知道这是过去行院里姑娘的干活呀。 但是张恨水觉得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找一帮大老爷们儿坐在自己屋里说说笑笑,这不是吊棒子是啥?什么新月社。呸!在张先生的笔下,只有天狗社。 至于陆小曼,那就更别提了,干脆把她化名胡小梅。 让他那倒霉丈夫。王将军化名任放。任放的母亲在那拍着桌子,对儿子喊:我们好好的家风都让她给败坏了,这样的媳妇你还留她? 这话说到群众心坎上了,大家纷纷来信,对张恨水的立场表示支持。 写的太解气了。这帮新派人士就是礼崩乐坏,妖魔鬼怪呀! 于是群众用手投票,愣是三分三分的买报纸,来了个众筹,最后给道德楷模张先生,置下了10万家财外加两房姨太太。
林徽因也好,陆小曼也罢,这些人张恨水在小说里全骂过。 民国是一个非常割裂的社会,
心巧克力
2025-07-22 12:53: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