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著名女作家沉樱正怀3胎时,得知丈夫把全部家当了3万块,拿去给戏子赎身

底层史观吖 2025-07-22 09:49:02

1942年,著名女作家沉樱正怀3胎时,得知丈夫把全部家当了3万块,拿去给戏子赎身。她不哭不闹,留下字条,丈夫却怒吼:“拿孩子来要挟我?我可以再生!”

重庆的冬夜,1942年,雨点敲打着薄瓦屋顶,沉樱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挺着八个月的孕肚,手指微微颤抖地翻开一张《广西日报》。报纸上,丈夫梁宗岱的名字赫然在目——他耗尽家底三万元,为一个粤剧花旦甘少苏赎身,还扬言要带她回家。

沉樱的眼神从震惊转为平静,她没有流泪,只是拿起笔,在一张薄纸上写下几个字:“此生不复相见。”她将报纸叠好放在字条旁,抱起两个熟睡的女儿,推开吱吱作响的木门,消失在雨幕中。这场婚姻,曾是文坛佳话,如今却在一夜之间崩塌。究竟是什么,让这对才子佳人走到如此地步?

时间倒回1931年,北京大学的文学沙龙里,烟雾缭绕,书香与咖啡香交织。24岁的沉樱,穿着简朴的旗袍,端坐在角落,手里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小说集。她是上海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转到复旦后,文笔细腻,连茅盾都称赞她“笔下有真情”。对面,28岁的梁宗岱侃侃而谈,他刚从欧洲留学归来,谈吐间带着法国诗人瓦雷里的影子,风度翩翩。他是广东新会人,少年成名,诗作清新,翻译精准,北大教授的身份让他在文坛如日中天。

两人因讨论茨威格的小说而结缘。那晚,沉樱说:“茨威格的笔下,爱情是毁灭,也是救赎。”梁宗岱眼中闪过光亮,接话道:“可毁灭和救赎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这场对话像火花,点燃了他们的心。没多久,他们坠入爱河,彼此的才华如磁石般吸引。

但爱情并非一帆风顺。梁宗岱背负着家族包办的婚约,压力如山。他辞去北大教职,带着沉樱远走日本,在叶山租了一间临海的小屋。屋外海浪拍岸,屋内两人埋头创作。梁宗岱写下诗集《一切的峰顶》,沉樱则在翻译和小说创作中淬炼文笔。那些日子清贫却充实,爱情在文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1935年,他们回国,在天津完婚。婚后,女儿思薇和思清相继出生,生活看似美满,但裂痕已悄然埋下。

1942年,梁宗岱因父亲去世回到广西百色。丧事结束后,朋友邀他去看粤剧。台上,甘少苏一袭戏服,唱腔婉转,眉眼间带着哀愁。后台交谈中,她诉说自己被军官霸占的悲惨身世,梁宗岱心生怜悯,脑子一热,拿出家中全部积蓄——三万元,为她赎身。这笔钱在战时足以买下一栋房子,是沉樱和两个女儿未来生活的依靠。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广西日报》毫不留情地讽刺梁宗岱“为女伶一掷千金”,甚至有军官因不满找人教训了他一顿。

远在重庆的沉樱,挺着孕肚,从报纸上得知这一切。她没有歇斯底里,而是试图与梁宗岱沟通。她写信问:“家中已无分文,孩子怎么办?”梁宗岱的回信却冷如冰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让她心寒的是,他不仅不悔改,还执意要带甘少苏回家同住。沉樱终于明白,这段婚姻已无挽回余地。那一夜,她写下字条,带着两个女儿离开。梁宗岱回到空荡荡的家,看到字条,怒不可遏,摔碎了桌上的茶杯,吼道:“拿孩子要挟我?我可以再生!”

1943年,沉樱在重庆生下小儿子思明。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她,生活如履薄冰。抗战胜利后,她辗转上海,在中学教书,晚上改作业、写稿、翻译,微薄的收入撑起一家四口。1948年,她带着母亲和三个孩子迁往台湾,在台北一间狭小的公寓里开始新生活。

沉樱没有被苦难压垮。她重拾笔杆,在台湾文坛崭露头角。她的译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尤为出色,细腻的笔触将茨威格笔下女性的炽烈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重印多次,成为翻译界的经典。她的三个孩子也在她的教育下成长为才俊:思薇成为学者,思清投身教育,思明则在商界有所建树。沉樱从未再婚,用半生证明,一个女人即使失去婚姻,也能活得有尊严。

而梁宗岱呢?与甘少苏的婚姻很快破裂。他继续在大陆从事文学研究,翻译莎士比亚和歌德,学术成就斐然。晚年,他开始反思,试图通过友人联系沉樱和孩子们。1972年,他写信给已移居美国的沉樱,信中流露歉意:“我亏欠你太多。”沉樱回信,语气平静:“文学上,你是我的启发;情感上,我们是怨偶。”她拒绝见面,往事如灰。1983年,梁宗岱在广州去世,享年80岁。次年,沉樱得知消息,只是沉默。1988年,她在美国病逝,临终前将梁宗岱送她的雪莱诗集交给女儿,轻叹:“这是他唯一值得纪念的东西。”

这段婚姻始于才情,终于背叛。梁宗岱的才华耀眼,却掩盖不了他的自私;沉樱的坚韧,让她在苦难中绽放光芒。她翻译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用一生追逐无望的爱,而沉樱选择放下,活出了自我。

这不仅是一段婚姻的悲剧,也是女性在时代洪流中觉醒的缩影。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小爪冰冰凉

小爪冰冰凉

1
2025-07-22 11:00

千万不要玩弄感情,伤人伤己。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