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赶赴平西,受到战友招待。在接风宴上,战友趁

梦幻星河缘 2025-07-22 09:37:31

1939年春,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赶赴平西,受到战友招待。在接风宴上,战友趁机拿走了高司令手枪,又直接摔碗为号。很快,几十个战士冲出,将高司令五花大绑起来,不久后将他枪决了。 冀热察挺进军驻地的一间土屋里,摆着为刚抵达平西的总司令高志远准备的接风宴。 接风宴上众人碰杯,席间,高志远腰间的驳壳枪,突然被一位干部拿了过去。 就在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的一刹那,那人猛地将手中的酒碗狠狠摔在地上! 这声碎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 1907年,高志远出生在河北滦县夺鱼村。 家境尚可的他,在私塾学习了六年,熟读诗书,少年习武。 天赋异禀的他,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技。 二十出头,便以“滦河神枪手”的名号威震乡里。 1933年,抗战的烽火点燃了他的报国热血。 他散尽家财,在家乡拉起一支两百多人的抗日义勇军。 装备简陋,只有土枪土炮,却凭着勇气和精准的指挥,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周旋,屡建奇功。 战后,他审时度势,将队伍改编为马城民团,表面维持地方治安,暗中积蓄抗日力量。 1935年,是他声名鹊起的关键一年。 2月21日,他率五百义士发动“马城起义”,攻打伪保安队,虽因寡不敌众失利,却极大鼓舞了民心。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8月4日深夜,他孤身一人,潜入戒备森严的滦县火车站,精准击毙了汉奸头子刘佐周,并击伤数名日军军官,自己虽负伤却全身而退! 此役轰动冀东,日伪悬赏通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高志远加入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成为核心骨干。 1938年5月,在天津召开的会议上,众望所归的他被推举为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冀东抗日大暴动。 他率部三打乐亭,两攻滦县,在倴城建立抗日政权,队伍迅速壮大至近两万人。 1938年秋,为保存实力、接受整训,按照上级指示,高志远率冀东抗联主力西撤平西。 然而,西撤之路在滦县附近,部队遭遇日军重兵伏击,损失惨重,副司令陈宇寰等众多骨干壮烈牺牲。 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平西后,高志远面对的并非休养生息的乐土,而是复杂的局面和尖锐的矛盾。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力主“巩固平西”,而高志远则日夜思念浴血奋战过的冀东热土,一心想着整顿队伍,收复失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他多次向上级表达“打回冀东”的强烈愿望。 然而,在平西某些高层眼中,这种急切的强烈意愿,被解读为“山头主义”、“对抗上级”,甚至被恶意揣测为“企图脱离组织,另立山头”。 猜忌与不信任的阴云,日益浓厚地笼罩在这位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头上。 因此,当1939年春天来临,高志远再次郑重提出率部返回冀东的请求时,这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挺进军司令部高层认定他“执迷不悟”,决定采取措施。 这场精心策划的“接风宴”,正是为他准备的鸿门宴。 那声碗碎声响起,早已埋伏在外的几十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冲了进来! 他们不由分说地将高志远死死按在座位上,用麻绳将他捆了起来。 高志远猝不及防,刚才还称兄道弟的“战友”:“你们干什么?!我高志远何罪之有?!”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冷漠的眼神和更用力的捆绑。 他被强行拖离了宴席,拖入了囚禁之中。 随后几天,一场仓促的审判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 指控的罪名是“对抗上级”、“企图分裂部队”、“勾结军阀吴佩孚,有投敌叛变嫌疑”。 高志远据理力争,慷慨陈词,一一驳斥那些荒谬的指控。 最终,判决下达,死刑,立即执行。 1939年4月27日,高志远被押解至平西某处荒凉的山坳。 他衣衫单薄,但腰杆挺得笔直。 他看着周围昔日战友,看着这片陌生的土地,目光最终投向冀东的方向,那是他魂牵梦绕的滦河故土,是他无数战友埋骨的地方。 行刑前,他在士兵的监视下,写下八个大字:“抗日救国,死而无憾!” 这八个字,是他生命的绝唱,是他对强加于身的罪名最有力的控诉! 随后,这位年仅32岁的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滦河两岸百姓心中的“神枪司令”,倒在了平西冰冷的土地上。 消息传开,冀东抗联旧部无不悲愤填膺,痛哭失声。 高志远的警卫员,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他的遗体运出,历经艰险,送回了魂牵梦绕的滦河岸边,安葬在一片芦苇丛中。 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高志远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和事迹被庄重地载入《冀东抗日斗争史》。 高志远用生命写下的“抗日救国,死而无憾”,如同滦河的波涛,永远回响在历史的天空之下。 主要信源:(《冀东抗日斗争史》、《平西抗日根据地历史》、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资料)

0 阅读:146

猜你喜欢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