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三年多没结果,这几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咱先把话说前头,这事儿跟打仗没关系

啊鲍的日记 2025-07-22 00:07:01

俄乌冲突三年多没结果,这几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咱先把话说前头,这事儿跟打仗没关系,但比打仗还实在——东方大国在俄乌这潭浑水里没派一兵一卒,可俄罗斯人日子过得咋样,多少都跟咱们有点关系。就说最近吧,网上总刷到俄罗斯超市的视频,以前货架上全是"联合利华""雀巢"这些欧洲牌子,现在你再看,方便面是康师傅的,洗衣液是雕牌的,连电水壶都换成了美的的。有俄罗斯网友发帖子吐槽:"以前买瓶洗发水都得认准法国商标,现在我家浴室全是‘小蓝瓶’‘小绿瓶’,便宜还好用!" 要说这变化的根儿在哪儿?中俄贸易额今年直接干到了2400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啥概念?相当于每天都有6个多亿的买卖在两国间转。有人要问了:"美国不是盯着吗?咋没查出咱们卖武器?"还真别说,美国侦察卫星天天盯着"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结果就盯着咱往俄罗斯送洗衣机、冰箱、机床零件,愣是没找着半支枪的影子。倒不是咱们藏着掖着,实在是俄罗斯现在最缺的不是枪炮,是过日子的家什——被西方制裁三年,工厂停工、零件断供,修个拖拉机都得满世界找螺丝,这时候谁能把锅碗瓢盆、螺丝钉子及时送上门?东方大国刚好能接这个茬。 就说浙江义乌的小老板老王吧,去年刚给俄罗斯发了三集装箱雨伞。他跟我唠嗑:"我一开始还纳闷,俄罗斯冬天那么冷,要雨伞干啥?结果人家说,现在超市里卖日用品的货架空着,老百姓连伞都买不着,我这雨伞到了直接抢光!"还有广东的家电厂,去年下半年接了俄罗斯20万台微波炉的订单,工人两班倒都忙不过来。厂长跟我说:"以前觉得俄罗斯市场远,现在才明白,越是被卡脖子的地方,需求越扎心。" 咱再说说这"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天往咱们这儿送600多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够北京三分之一的家庭用一天。俄罗斯人拿天然气换咱们的日用品,这不是简单的买卖——你想啊,欧洲当初断供天然气,俄罗斯冻得直哆嗦;咱们要是被断供工业零件,工厂也得趴窝。现在好了,你缺啥我补啥,我缺啥你给啥,就跟邻居似的,你家缺把葱我给你拔根蒜,我家少头蒜你给我递棵葱,日子过得实在。 有人总说"中俄该结盟",可结盟是啥?是要签生死状,是要绑在一块儿跟人打架。现在这状态多好?你不用替我挡枪,我也不用替你扛雷,你有资源我有本事,你缺生活用品我有工厂,你缺工业零件我有产业链。就像俩朋友合伙做生意,你出场地我出技术,赚了钱按比例分,赔了本各自担着,比那种"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的口头盟约实在多了。 美国到现在都没整明白——为啥中俄没结盟,关系却越来越铁?说白了,传统结盟靠的是"对抗第三方"的威胁,现在的合作靠的是"过好日子"的动力。俄罗斯需要市场消化资源,需要商品维持民生;咱们需要资源支撑发展,需要市场消化产能。这种互补不是谁求谁,是各取所需,谁也别想轻易拆散。 就说前几天刷到的视频,莫斯科一个家庭主妇对着镜头笑:"以前买德国锅要攒三个月钱,现在买中国锅,工资发下来就能下单,第二天快递就到。"你瞧,这就是最实在的民心。俄罗斯老百姓要的不是口号,是好用的锅、便宜的洗衣机、能修机器的零件;咱们要的不是盟友的虚名,是稳定的资源供应、广阔的市场空间。这种扎扎实实的合作,比签多少同盟条约都管用。

0 阅读:84
啊鲍的日记

啊鲍的日记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