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母”今年元旦离世,1902年出生的林蛇母,共有100多名儿孙,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坏习惯”,这么多年基本没有断过! 一碗稀饭配着七个饺子,配上一壶热茶,这是福建漳州龙海区溪北村123岁老人林蛇母最常见的早晨。她被乡亲们称为“中国长寿之母”,一生走过了三个时代:晚清、民国、新中国。 今年元旦凌晨,她在家安详离世。消息一出,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复杂的情绪中,有遗憾、有敬仰,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感慨。毕竟,这样的老人,村里一百年也见不到第二个。 一百多年,她都经历了些什么? 村干部和邻居回忆她的时候,总会提到她的那句话:“能吃能喝能睡便是福。”年轻人听着觉得简单,年纪大了才体会,这里面有多少生活的智慧。 林蛇母1902年出生,正好赶上清末最后几年。她的母亲早逝,从小就成了家里的“劳力”,田里挖田螺,家里烧饭做活计,日子很苦。她常说自己命苦,但从没怨天尤人。就是这种从小吃苦、能扛事的劲头,造就了她后来的强大生命力。 她的家,现在是五世同堂,儿孙满堂,光重重孙就有10岁了。按闽南乡村的标准,这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说林蛇母是家族的“顶梁柱”,一点也不夸张。她的儿子黄春风今年77岁,说母亲哪怕一百多岁了,生活还能自理,自己煮饭、自己吃饭,摔了一跤以后,才需要家里人帮忙照顾。 有意思的是,林蛇母一直有个让后人“摸不着头脑”的习惯——她一辈子都喜欢吃肉,尤其是猪油拌面!在当今这个大家都追求健康、少油少盐、讲究清淡饮食的年代,这样的饮食习惯,怎么看都有点“坏”。但她自己觉得,这才有味道,也才吃得开心。 家人怕她消化不好,劝她少吃点油腻的。她笑笑,照吃不误。每次一闻到食物的香味,不等人招呼,她自己就过去夹一筷子。有科学家说,人对美食的渴望,其实是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林蛇母大概就是这种“活教材”吧。 其实,福建闽南人普遍有饮早茶的习惯,林蛇母也不例外。早上一杯浓茶,配几块点心,胃口打开,一天都精神。她没进过医院,没吃过保健品,也不懂什么营养搭配。她对生活的态度很朴素:想吃就吃,困了就睡,活着一天就高高兴兴过一天。 她的孙女黄翠凤记得很清楚,奶奶常说:“我们农民嘛,吃得苦中苦,啥都能扛。没什么过不去的坎。”正是这种心态,让林蛇母在经历无数风雨和家里几次变故之后,依旧乐观面对每一天。 林蛇母的人缘特别好,村里逢年过节去看她,她总是用和善的语气打招呼,哪怕腿脚不便了,还是愿意和大家聊天。有人问她长寿的秘诀,她认真想了想,只说三个字:“不知道。”其实,这种“随遇而安、不强求”的心态,也许正是最好的答案。 林蛇母的一生并没有多少“传奇”故事,甚至有点平淡。她没出过远门,连市区都很少去,主要活动范围就是村里和附近几公里。家里人说,奶奶年轻时苦日子多,后来生活好起来,也没什么大追求,反而越来越淡定。 她的生活很简单,没什么花哨的“养生法”,更没有什么保健仪器。有意思的是,她生活中除了喜欢吃肉,还特别喜欢早晨晒太阳,喝茶聊天。她说,“晒晒太阳,心情就好。”这种自然的生活习惯,倒和现在流行的“慢生活”理念很接近。 村干部也感慨,林蛇母为人厚道,从不和人争什么,总是乐呵呵的。村里对她印象最深的,是她从来不急不躁,有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她劝劝就过去了。这几年,老人年纪大了,儿女、孙女守在身边,大家都觉得,能陪着老人一起生活,是一件很有福气的事。 在她去世的那天,整个家族来了上百人,大家一起为老人送行。村干部说,老人走的时候很安详,没留下遗憾,也没让家里人费太多心。
“中国长寿之母”今年元旦离世,1902年出生的林蛇母,共有100多名儿孙,可让人
历史脑洞
2025-07-21 21:10: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