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子因病住院,可住进病房后,她却发现不对劲!自己所在的病房里,竟然是男女混住,而且床与床之间挨得很近,中间也没帘子遮挡,一想到旁边睡了个男人,她就睡不着,直接吐槽:“生病就没尊严了?男女混住还无遮挡!”
生病本是寻求庇护的时刻,医院理应是那个治愈身体、安抚心灵的港湾。可当这个港湾连最基本的遮挡都吝于提供,那份脆弱与无助又该安放何处?
广东一位女子最近的住院经历,就结结实实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因病入院,本以为终于可以安心养病,谁知一进病房就傻了眼:这是一个男女混住的病房,三张病床紧紧挨着,中间空空荡荡,连一道象征性的帘子都没有。
她躺在中间,一边是位中年大叔,另一边是位老大爷。为了方便治疗,她穿得本就单薄,身体几乎完全暴露在陌生的视线里,那份不自在,让她如坐针毡。
而更煎熬的是夜晚。口渴难耐,可一转头,邻床的人还醒着,她想开口要水的念头便生生咽了回去。就这样睁着眼熬到后半夜,一个念头反复折磨着她:难道生了病,连最后一点尊严和体面也要丢掉吗?一举一动都被人“瞅着”的感觉,让她浑身别扭,连翻个身都得小心翼翼。
第二天查房,她终于鼓起勇气向医生请求:“能不能加个帘子?”医生点点头,答应向上反映。可谁知,这句承诺最终成了空话。直到她出院,那道承载着她隐私与尊严的帘子,也始终没有出现。
这件事一上网,果然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床位再紧张,医院也不缺买一块布的钱;管理再繁忙,也不至于忘了这最起码的人性化设置。如果连这点心思都不肯花,那墙上贴着的“医者仁心”和“以病人为中心”,又说给谁听呢?病人心里不舒坦,病又怎么能好得快?
说到底,男女混住却没有遮挡,这绝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小事。它触碰的,是现代医疗服务中最不该被忽视的一环——对患者尊严的尊重。
医院当然有自己的难处,床位紧张也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可这就能成为牺牲病人基本隐私的理由吗?一块帘子,能花几个钱?它隔开的不仅仅是视线,更是一份尴尬与不安,守护的是一个人在病痛中最需要被呵护的体面。
进一步看,这道帘子的缺失,暴露出的其实是某些医院在管理上的惰性和思维上的偏差。它们或许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提升医疗技术、更新硬件设备这些“大事”上,却恰恰忽略了,医疗服务的温度,往往就体现在这些关乎切身感受的“小事”之中。一个真正好的医院,不应该只有冰冷的仪器和高效的流程,更应该有体恤人心的温暖细节。
尊严,与贫富、疾病无关,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当一个人将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托付给医院时,他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治疗,更有一份来自环境的安全感和来自他人的尊重。只有当病人的心理感受和基本体面得到保障,他们才能真正卸下防备,安心配合治疗,从而更快地走向康复。
追求效率和优化资源当然没错,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牺牲人的基本感受为代价。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真正“兜住”病人脆弱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走进医院的人,不仅能治愈身体的疾病,更能感受到心灵被呵护、尊严被安放的温暖。毕竟,那一道小小的帘子,丈量的恰恰是医院与“以人为本”理念之间的真实距离。
小白
这不很正常吗,你说在医院跟在宾馆是的。
三爷
在医院只有病人,没有性别之分的。一个女护士给一个男患者做备皮你怎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