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德国军方表示不怕俄罗斯,随时准备迎战俄军。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斯说,如果俄罗斯进攻波罗的海三国,德国军队随时准备开战,这是德国军队的职责。 2025年7月,皮斯托利斯公开表示,若俄罗斯进攻波罗的海三国,德国军队将立即投入战斗,履行北约职责。这番表态通过美媒传播,迅速引发全球热议。 德国不再满足于过去的低调角色,而是明确展示军事决心。背后是德国对欧洲安全形势的深刻担忧。 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的军力部署让邻国不安。德国作为北约核心成员,深知波罗的海三国的战略重要性,一旦失守,整个北约东翼将暴露在威胁之下。 为了应对潜在冲突,德国启动了大规模军事准备。皮斯托利斯下令军工企业全面扩产,坦克、导弹和炮弹的生产线加班加点,仓库里弹药储备迅速增加。 他特别强调弹药的重要性,认为充足的库存是战场制胜的关键。德国还计划到2029年将军费提升至1620亿欧元,相比2023年的636亿欧元几乎翻倍。这笔预算将用于采购装甲车、防空导弹和先进战机,提升德军的战斗力。 在立陶宛,德国永久驻军4800人,扩建了空军基地,部署了F-35战机和反潜装备。海军指挥中心也在波罗的海沿岸落成,专门监控俄罗斯潜艇活动。 这些部署让波罗的海三国稍感安心,但也加剧了地区紧张。德国还与波兰深化合作,联合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测试防空和装甲部队的协同能力。演习中,德军与波兰部队密切配合,展现了北约东翼的防御实力。 德国的军事动作并非孤立。北约框架下,德国与法国、荷兰等国频繁协调,制定联合防御计划。皮斯托利斯多次出席北约会议,强调德国的承诺,同时推动欧洲防务自主。 这背后有复杂的动机。俄乌冲突让欧洲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防务的风险,德国希望通过增强自身军力,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同时,德国也想借此提升在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影响力,摆脱二战后军事克制的形象。 俄罗斯对德国的表态反应激烈。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警告,德国的军事扩张正在让欧洲变得危险。俄罗斯随即在加里宁格勒增派部队,部署短程导弹,针对北约目标。 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势,让波罗的海地区的紧张气氛进一步升温。外界担忧,这可能触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甚至让欧洲重回冷战时期的对峙状态。 德国国内对扩军的态度分裂严重。不少民众反对增加军费,担心财政负担加重。极右翼政党在议会公开批评,认为举债扩军不明智。 朔尔茨政府的执政联盟席位微弱,政策推行阻力重重。国际上,德国与法国的联合军工项目进展缓慢,双方在技术主导权上争执不下。德国军队还面临兵源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供应链的不稳定也让武器生产计划频频受阻。 德国的军事准备对欧洲安全格局影响深远。北约东翼的防御能力因德国的投入而增强,波罗的海三国的安全感有所提升。然而,德国的扩军也带来了风险。 俄罗斯的反制措施让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军备竞赛的苗头开始显现。德国推动的欧洲防务自主,可能与北约的传统角色产生冲突,盟友间的战略分歧逐渐暴露。
美媒称,德国军方表示不怕俄罗斯,随时准备迎战俄军。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斯说,如果
诸葛利剑
2025-07-21 15:15: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