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特朗普,也无法避免走拜登的老路,记忆力开始出现严重衰退的迹象! 他在7月16日记者会上一边否认“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传闻,一边又习惯性炮轰鲍威尔“降息太慢”。 这出“口是心非”的表演,让不少人想起他2025年5月把“日本制铁”说成“日产”的经典口误——当时他在谈论美日钢铁交易时,短短40秒内三次混淆企业名称,直接让路透社的快讯都跟着跑偏。 自2025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已经对鲍威尔发动了至少七轮公开批评,从“愚蠢”“政治化”到“翻修美联储大楼浪费25亿美元”,罪名花样翻新。 最戏剧的是7月15日《纽约时报》曝出猛料:特朗普不仅起草了解雇信,还悄悄启动了新任美联储主席的遴选程序,财政部长贝森特、经济顾问哈塞特等亲信都进入“候选人名单”。 尽管第二天特朗普就矢口否认,但这种“白天否认、晚上密谋”的操作,活脱脱一部《纸牌屋》金融版。 但面对特朗普的连环施压,鲍威尔玩起了“以静制动”的策略。 2025年6月18日,美联储连续第四次维持利率在4.25%-4.5%区间不变,同时预测年底前降息两次,但强调“必须观察关税对通胀的影响”。 这种表态,把特朗普气得够呛——毕竟他急需低利率刺激经济,为2026年大选铺路。 而鲍威尔在7月17日回应翻修争议时,特意强调美联储“独立于首都规划委员会”,变相打脸特朗普的“政治干预”指控。 这场“权力游戏”背后,是美国经济的深层矛盾。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增速降至1.4%,失业率升至4.5%,通胀率却逆势攀升至3%,典型的“滞胀”前兆。 特朗普急得跳脚,因为他太清楚:1980年卡特总统就是因为滞胀输掉大选的。 而鲍威尔更像个“固执的老学究”,坚持“先抗通胀再谈刺激”,甚至在6月24日国会听证会上直言“关税可能推高物价”,暗讽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 特朗普的“记忆梗”其实也是这场博弈的副产品。2025年2月,他在与日本首相会谈时三次混淆“日本制铁”和“日产”,表面看是口误,实则暴露了其对复杂经济议题的“认知疲劳”。 要知道,日本制铁收购美钢案涉及反垄断、供应链安全等多重博弈,而日产只是普通车企,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这种“跨界混淆”,与他2024年把“北约”说成“NATO”(其实NATO就是北约缩写)的笑话如出一辙,折射出高龄领导人处理复杂事务时的力不从心。 可就在7月19日,白宫突然公布他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虽强调“不影响工作”,但特意提到“脚踝肿胀、手背瘀青”等细节。 这种“主动示弱”的策略,既为可能的政策失误预留解释空间,又能唤起选民的同情。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种“带病坚持工作”的戏码,与拜登2024年摔倒后宣称“只是被沙子绊倒”的公关操作,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在这场“中美金融暗战”的大背景下,特朗普的“记忆门”和鲍威尔的“太极功”都成了国际资本的风向标。 2025年7月,全球股市因“鲍威尔被解职”传闻单日蒸发2万亿美元,黄金价格一度突破2200美元/盎司。 而中国外汇管理局则趁机加强跨境资金监管,2024年查处违规案件1000余起,其中涉及外资银行的“抽屉协议”融资占比达37%。这种格局,让美联储的独立性危机变成了全球资本的“避险盛宴”。
79岁的特朗普,也无法避免走拜登的老路,记忆力开始出现严重衰退的迹象! 他在7月
霜月照寒林
2025-07-21 11:53: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