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没有丝毫顾忌,反而还主动说道:放我这吧,我可以替他当守墓人!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在北京离世。
两年后,他的妻子章含之捧着他的骨灰盒,踏上前往江苏盐城建湖县的路。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她想让丈夫回到出生的地方安眠。没想到,当地部门婉拒了章家的请求。
章含之只能带着骨灰返回北京,这成了她心里放不下的疙瘩。
乔冠华的骨灰盒被临时安放在北京史家胡同的家中,日日夜夜陪伴着章含之。
时间久了,她心里越来越急,不能再让丈夫这样飘着了,得找个能让灵魂安歇的地方。
盐城这条路堵死了,还能去哪儿?
章含之把目光投向了苏州。她想起乔冠华生前提过一个人——李颢医生,丈夫的老朋友。
这个李医生是苏州人,在城里医院工作了大半辈子,为人厚道,热心肠。
章含之拨通电话,声音里带着恳求。
李颢听着心里难受,没多犹豫就说:“甭发愁,交给我吧!苏州山好水好,实在不行,安顿在我们这儿。我给他当守墓人!”
原来在抗战年头的重庆,李颢救过乔冠华的命。那时候乔冠华突然得急病,人都快不行了。
有朋友深更半夜把李颢拽起来往病床边跑。
靠着李颢几个昼夜的抢救,硬是从阎王爷手里把乔冠华抢了回来。自打那以后,这对兄弟一个拿手术刀、一个拿笔杆子,患难情谊像陈年的老酒,越酿越醇。
李颢在苏州人头熟,他当即找到时任吴县县委书记的管正商量这事儿。
管正没含糊,一口应承下来。他拍板说:“老乔为公家办过那么多大事,现在连个安身之处都不给?不像话!苏州就是他第二故乡。”
管正亲自到东山考察地形,选定杨湾华侨公墓。那地方背靠青山,面对太湖,清清爽爽,真能让人心静下来。
1985年深秋,乔冠华的骨灰正式落葬苏州东山。
李颢常提着清水和抹布上山,站在墓前,仔仔细细擦拭花岗石的墓碑。
他知道老友生前来过苏州不少次,平江路的评弹,观前街的糕团,样样都合他的胃口。
活着爱听吴侬软语,走了最爱江南山水,葬在这里反倒更圆满了。
章含之看着丈夫安歇之地,心里悬了两年的大石头才算落了地。
光阴似水,日子一年年过去。章含之晚年在北京安住,她没忘了苏州东山上那片松柏。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追随乔冠华而去。按照她生前安排,孩子们将她的骨灰护送至苏州。
她最终与乔冠华合葬于东山华侨公墓,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的夙愿。
如今他们的合葬墓碑静立东山,黑色基座上镌刻两人生平。
墓区松柏常青,常有外地游客带着鲜花前来凭吊。
据苏州当地媒体报道,近年来建湖县家乡的文史研究者曾赴苏州祭扫,并着手整理出版乔冠华与家乡的历史资料。盐城建湖县文博工作人员受访时表示:“乔老对家乡的情怀深厚,家乡人民同样怀念这位赤子。两地都是他人生的重要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