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 但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 2022 年冲突初起时,西方军援如潮水般涌向乌克兰,坦克、导弹在边境线堆成了山;另一边,美欧的制裁清单长得吓人,连无关的动植物都被卷进来,国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俄罗斯,莫斯科的处境确实棘手。 欧洲国家的心态本就矛盾。德国 55% 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法国化工产业离不开俄罗斯的钾肥,冲突爆发头半年,欧洲偷偷进口的俄罗斯石油比公开数据多了 30%。但随着美国施压加剧,欧洲不得不硬着头皮切断能源管道,转头花三倍价格买美国液化天然气 。这种 “割肉喂鹰” 的操作,直接导致欧洲通胀高企,民众怨声载道。 美国的算盘打的更精:一边把乌克兰当成消耗俄罗斯的 “代理人”,军援清单从步枪升级到主战坦克;另一边严格控制援助规模,始终避免与俄罗斯直接冲突。五角大楼的内部评估早指出,单纯靠军援拖不垮俄罗斯,必须用经济绞杀。可美国没料到,自己精心编织的制裁网络,被中国的贸易通道撕开了一道口子。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中国外交部的表态异常坚定。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清晰表示:“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坚持劝和促谈,绝不向任何一方提供军援。” 这话在当时或许被乌克兰当成普通外交辞令 。 毕竟基辅正专注接收西方武器,可能觉得中国只是不想卷入纷争。但两年多过去,战场实际情况让基辅逐渐明白,这句 “不送军援” 远比其他国家的武器援助珍贵。 俄罗斯的软肋很明显。美欧一开始就瞄准了它的经济命脉,动用 SWIFT 结算系统,冻结巨额外汇储备,还扬言要让俄罗斯 “倒退”。能源出口对俄罗斯至关重要,欧洲突然停止购买石油天然气,让莫斯科一度陷入慌乱。 而中国的行动虽无硝烟,却比军援更有实际意义。2023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创下新高。俄罗斯石油以前 55% 销往欧洲,现在 40% 流向中国。从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流量,比冲突前翻了一倍多。 结算方式的改变更是关键。中俄能源贸易中,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相当于为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开辟了 “安全通道”,不再受美元和欧元的制约。西方试图通过金融制裁扼杀俄罗斯经济,中国却以实实在在的贸易,为其经济注入了活力。 国际舆论方面,美西方总想给中国贴上 “帮凶” 的标签,频繁炒作 “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援”。但中国 “绝不送军援” 的表态如同盾牌,让他们的造谣缺乏实证。联合国大会上,半数以上国家不赞成对俄罗斯的单边制裁,其中不少认可中国的中立立场。 而乌克兰最初可能认为,只要西方持续军援,就能拖垮俄罗斯。但现实是,俄罗斯石油持续出口,人民币储备增加,粮食出口也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得以稳定。这时基辅才意识到,让俄罗斯有底气与西方抗衡的,不是其他国家的武器,而是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的支持。 中国 “不送军援” 的策略更为高明。既避免了冲突升级为大国直接对抗,又以非军事手段支撑了俄罗斯。西方军援是给战场 “添火”,中国的做法则是为俄罗斯后方 “筑基”。 如今的乌克兰,看着西方军援逐渐减少,自身能源和粮食出口受困,终于明白:俄罗斯背后最稳固的支撑是中国,而中国 “绝不送军援” 的表态,虽未提供武器,却以和平方式让俄罗斯在西方围堵中站稳脚跟,其价值远超十万吨军火。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 但更让人
古今知夏
2025-07-21 10:01:37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