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终极意义
婚姻出问题了,妻子觉得丈夫得先改,不改就是他的错;丈夫觉得妻子得先变,不变就是她的问题。
两人都憋着劲儿,想把对方塞给我们这种咨询师来“修好”。
比如我的一位学员小蔷。她和老公阿山结婚快十年了。
小蔷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阿山“像个闷葫芦”“家里事一点不上心”“说了八百遍也不动”。
她认定:只要阿山能变得主动点、热情点、会沟通点,这个家立刻就能春暖花开。
她甚至偷偷录下阿山在家沉默刷手机的视频发给我,想让我教育他。
阿山在小蔷的要求下,勉强来找我做过两次咨询,一脸无奈:
“我做什么她都不满意,怎么做都是错,干脆不做了呗。反而我觉得她要求太高、太焦虑,要是能放松点,家里就好了。”
小蔷用了十年证明阿山“冷漠不负责”,阿山也用了十年抵抗小蔷的“挑剔”。
我跟小蔷开玩笑:“你们俩啊,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少点‘功力’这戏都演不了十年。”
01表面争执的背后,藏着两人心照不宣的“合谋”。
在婚姻里,别光听对方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同样,别光听你自己说了什么,更要看你下意识做了什么。
深入交流后,我发现了他们互动模式的“怪圈”。
比如,每当阿山试图洗碗,小蔷总忍不住指出“这里没洗干净”“碗该这么摆”;阿山想陪孩子玩,她又觉得“方法不对”“太粗心”。
几次下来,阿山果然又退回去当甩手掌柜。
小蔷呢?嘴上骂着,转头却把活儿全揽过来,做得又快又好。
你看,小蔷嘴上强烈要求丈夫负责,行动却在“训练”他继续保持“不负责任”。
因为只有阿山“不负责”,小蔷才能继续扮演那个“掌控一切”“不可或缺”的超人妈妈。
这角色,源于她原生家庭“长姐如母”的经历,让她在“掌控一切”“被需要”中找到安全感和价值感。
而阿山的“逃避”,也契合了他过去避免冲突的旧模式,他曾是被过度保护的老幺。
两人都在用行动,把对方推回那个“最熟悉”也“最安全”的旧位置。
02 那个我们不敢面对的自己
婚姻中吵来吵去的戏码,根源往往不在对方身上,而在我们心中那个没被接纳的、“不够好”的脆弱部分。
小蔷真正害怕的,可能不是丈夫不负责任,而是如果他真能干了,她那个“超人”的价值感就崩塌了,她需要面对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脆弱,以及“不被需要”的恐惧。
如果小蔷能真正看见并接纳自己内心的焦虑、对“不够好”的恐惧,愿意为自己的感受负起责任,而不是一味要求阿山改变来安抚她,僵局就会开始松动。
僵局顽固的根,就在于:我们明明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缺失和不安,却拒绝承认和面对它。
于是,嘴上死不认账,“都是他的错!”,行动上却像上了发条一样,拼命去填补那个洞。
结果呢?洞越填越大,关系越来越僵。
03 看看僵局在提醒你什么
婚姻中,两个人心里都藏着旧伤留下的“小钩子”。
伴侣的言行无意识地钩住你心里的旧伤,比如不被重视的痛、被否定的羞耻,你立刻产生反应,攻击或逃避,又钩住伴侣的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化解之道在于:看见并收起自己心里的“钩子”。
当对方的“钩子”伸过来,你能选择不“上钩”,对方的钩子也就失去了着力点。
我的小助理曾分享她的经历。她老公总嫌她开车“肉”“技术烂”,每次坐车都要指点江山。
她以前每次都“上钩”,憋着火开得更猛,想“打他脸”证明自己行。
她内心的“钩子”是:“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行给你看!我不能接受‘开车不行’的自己。”
后来她觉察到了这个模式。一次老公又唠叨,她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回应:
“嗯,我承认开车没你溜,胆子没你大。我开车的目标就是安全稳当地到达目的地。
可能我这辈子都开不出你那种‘人车合一’的感觉,但这不代表我是个差劲的人。
你坐我车紧张,要不下次你开,或者我开的时候你闭……目养神听听歌?”
她不再在“车技”上较劲了。
她认了:“我尽力了,但在车技这个事上,我目前就是做不到那么好。”
这不是认输或摆烂,而是“放下”——放下必须通过“赢过他”来证明自己价值的执念。
后来她说:“当我不再盯着他改不改,省下较劲的精力,才发现多了好多自在空间,能享受路上的风景,听喜欢的播客,或者安静开车。这感觉太好了!”
04 婚姻的终极意义: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
走进婚姻时,我们都带着期待:渴望被爱、被理解,渴望有个依靠。
因为我们都不“完整”,所以才需要彼此。
可走着走着,很多人开始在婚姻里“武装”自己,好像什么都能搞定,害怕暴露脆弱。
因为我们被太多声音裹挟了:你要做贤妻良母!你要平衡事业家庭!你要漂亮能干会赚钱!
这些关于“好妻子”“好婚姻”的“标准答案”,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一个人。
结果呢?
我们开始在婚姻里拼命“做好”,扮演“完美”角色,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完整”。
仿佛只有“足够好”,我们才配存在,才配被爱。我们做了无数努力去掩盖这个“不够好”,不敢承认自己的局限和无能为力。
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接纳真实的不完美,拥抱那个“不完整”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完整”。
就像现在的我,没有活成那个传说中的“完美丈夫”“完美父亲”“完美咨询师”,但恰恰是承认并接纳了这些“不完整”,我才活得更真实、更放松。
一个人真正的“完整”,不是通过不断“做得更好”来实现的,而是源于坦然接纳那个“不够好”“有局限”的自己。
如果我们用无尽的“努力做好”,去对抗内心“我不够好”的恐惧,结果只会是深深的挫败感,并把过高的期待压在伴侣身上。
婚姻必然陷入僵局。
所以,姑娘们,让我们看清:
不是婚姻让人失望,而是婚姻像一面镜子,照见内心对自己的失望。
不是婚姻直接给人幸福,而是婚姻提供道场,让我们学会调整心态、经营关系,靠近幸福。
不是婚姻让一个人完整,而是婚姻逼迫我们接纳自身的不完整,在接纳中找到内在的平和与力量。
说到底,婚姻就是一个容器。
它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让我们清晰地看见真实却不完美的自己,认识并接纳自身的局限,然后学习与这个独特的自己和解,并尽力经营一段有温度的关系。
我常常在咨询室里感慨,如果我们在婚姻的磕磕绊绊、痛苦执着中,能多一份对自己的看见、坦诚和慈悲,那么这场婚姻的修行,就真的可能打破我们旧有的枷锁,为生命打开一片更辽阔、更自由的天空。
这或许才是婚姻最深的馈赠:借由另一个灵魂的映射,最终认出并拥抱真实的自己。两性情感家庭婚姻广告共享计划才子情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