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元甲打电话说情: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7-21 09:11:26

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元甲打电话说情:“部队太疲劳了,我看一下子很难攻上去...”,陈赓怒拍桌子:“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 1950年,中国刚解放没多久,百废待兴,可国际形势却不让人喘口气。越南的胡志明正带着越军跟法国殖民者死磕,抗法战争打得如火如荼。这时候,陈赓被派到越南,肩负着“场外指导”的重任。别看是“场外”,他可不是站着喊口号的,而是实打实帮越军打赢了抗法战争以来最大的一仗——东溪战役。这场仗,越军奔袭四天,硬生生把法军打得屁滚尿流,可背后却差点因为疲劳和犹豫翻车。陈赓咋办到的?咱得从头说起。 陈赓可不是普通人。他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尖子生,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哪场硬仗没他的身影?打仗经验多得能写本书。更关键的是,他跟胡志明私交不浅,早年在苏联学习时就认识了,俩人关系铁得很。胡志明点名要陈赓来帮忙,不是没道理的——这家伙既有脑子又有胆子,关键时刻能顶得上半个军。 1950年,陈赓带着中国顾问团到了越南。别看他名义上是“顾问”,实际上干的是总指挥的活儿。越军那时候啥情况?装备差、训练少,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士气低得不行。陈赓一到,先给越军打气,又传授了不少实战经验,硬是把这支散沙队伍捏成了拳头。 到了9月,东溪战役开打。这是陈赓在越南的第一仗,也是越军抗法以来最关键的一战。目标很明确:拿下东溪和七溪,掐断法军的补给线,再顺势解放高平,把法国人赶出边境。计划听着挺美,可执行起来麻烦大了。 越军出发前就累得够呛,山路崎岖,补给跟不上,四天奔袭下来,部队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武元甲一看这架势,心虚了,打电话给陈赓说:“部队太疲劳了,这仗一下子怕是打不下来。”陈赓一听,火气蹭蹭往上冒,直接怒拍桌子:“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这话听着糙,但意思很明白:机会就在眼前,错过了就没了。 陈赓为啥这么硬气?他看得很透。法军在东溪和七溪兵力分散,后勤拉得老长,正是下手的好时机。越军虽然累,但法军也好不到哪去,只要咬牙冲一把,就能翻盘。他当机立断,调整战术,让越军分兵佯攻东溪,主力埋伏在七溪附近,等法军南撤时再打。结果呢?9月17日,东溪一战歼敌300多人,士气一下就起来了。紧接着,四天追击战,硬是干掉了8000多法军,解放了大片边境土地。 四天奔袭听着牛,可过程苦得要命。越军翻山越岭,饿着肚子赶路,连鞋都磨破了。法军也不是吃素的,撤退时还拼命反扑,仗打得异常胶着。陈赓没退缩,他一方面稳住武元甲的情绪,一方面亲自盯着地图调整部署。地形用得好,天气抓得准,越军愣是把法军追得喘不过气。这场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但也太值了。 陈赓在越南没待多久,1950年底就回了国,后来又去了朝鲜战场。胡志明舍不得他走,还特意请求他再回来,可惜没成行。陈赓一走,越军的短板立马暴露出来。接下来的三仗,连着吃了败仗,连武元甲都顶不住压力。这事儿说明啥?陈赓不光是打赢了一仗,还给越军带来了信心和战术上的升级。他走后,越军一时半会没适应,吃了不少亏。 东溪战役的胜利,不光是数字上的8000多法军被歼,更大的意义在于士气。越军从此知道,自己不是只能挨打,也能把法国人打得满地找牙。这仗还让法军胆寒,边境防线直接崩了,为后来奠边府战役埋下了伏笔。 再说说陈赓对中国的影响。这趟越南之行,不光是帮了胡志明,也展现了中国对外军事援助的实力。中越友谊因此更深了,陈赓的名字也在两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用行动证明,中国不光能守住自己,还能帮兄弟国家打胜仗。

0 阅读:1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