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秋,王震率考察团要前往日本考察,那时中日没建交,有人问他:“你这次去日本,心里会不会感到害怕?”,王震说:“战场烽火尚且不惧,又何惧一次考察之行?”,结果去了之后,他冒着违令的风险带回了一样东西。#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王震一辈子干了三件大事:领兵打仗、指挥修铁路,还有就是领头搞农业。其中,搞农业是他最拿手,也是他最喜欢的事儿。 1955年夏,中央开了个省市区党委书记碰头会,会上毛主席提出,要扩大国营农场,给国家多生产粮食。 周总理说,要把军垦、农垦搞上去,还要管理好现有的国营农场,有必要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专门管理大片开垦荒地种田的事。 大家商量着管这个部门叫国营农场部,毛主席拍板后改成了农垦部。中央农村工作部的老部长邓子恢提出,还需要从部队里找个能干的将军来当部长,他推荐的人选是王震,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和副总参谋长。 邓说,王震这个人除了打仗是一把好手,还特别热爱农业,而且也很在行,这话确实不假。 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带着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搞大生产,他带领各级干部吃住在开荒第一线,担负与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两年多开垦出30多万亩的地,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好江南”,为陕北革命根据地输送去了大量粮食,由此被评选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王震出任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的司令员,率领6万大军进入新疆,在戈壁滩上开垦荒地,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开垦出80多万亩荒地。 在王震的带领下,天山南北掀起一阵生产热,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还在北疆首次成功种植起棉花,结束了“自古北疆不种棉”的历史。 1954年,王震转任铁道兵司令员,在大力建设铁路的同时,仍不忘开垦荒地,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开垦出多个军垦农场。 所以,王震在农业方面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毛主席曾为他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 因此,当邓子恢提议,由王震出任农垦部长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很赞成。王震听到这个消息后,乐呵呵地说:“看来我这辈子啊,是离不开开地这事儿啦,从南泥湾那会儿开始,到现在又要在全国搞农垦喽。” 1956年5月12日,王震正式走马上任我国第一任农垦部部长。 1957年秋,王震带队一支农业代表队准备前往日本考察农业,在出发时,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都来为他们饯行。 当时有人问他,此次前往日本是否会感到害怕。 要知道王震是抗日名将,有着不俗的战绩,搞不好日本人真会为难他。 王震听后,豪迈地说:“战场烽火尚且不惧,又何惧一次考察之行?”,众人听后大笑起来,毛主席也忍不住说:“此人无所畏惧。” 王震在日本的考察十分顺利,虽然中日双方曾经有过较量,但此时的日本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急于开拓中国庞大的市场,所以,对中国代表团十分友好,带着他们详细勘察了日本农业的发展状况。 王震等人在认真察看了日本的农业发展后,心中不禁暗暗佩服,想不到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短短十二年间就有如此大的变化,的确了不起,特别是他们先进的机械设备,令王震大开眼界。 一日,王震等人在田边考察时,看到一台很有特色的农业机械,拖拉机头后面连接着两条较长的扶手,农民通过操作两个扶手,就能够轻松地进行各种操作,使用起来极为简便。 王震马上向随行的日本专家询问,那台机器叫什么机器,日本专家说那是一台手扶拖拉机,王震表示想去操作一下,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王震轻松掌握了操作技能,真实感受到它的便捷性。 王震当即指出这种拖拉机很适合南方的耕种条件,如果广泛推广,能极大地提升耕作效率,于是便向日方专家询问价格,以及购买渠道。 这时同行人员悄悄提醒王震,说周总理有指示,在日期间应避免自行采购当地商品,若真看上优质产品,也要回国后先向中央汇报,然后由政府部门与日方进行采购。 王震听后十分为难,如果购买则违背了总理禁令,若不买,实在太遗憾了。他仔细考虑后,还是决定先行购买一台带回国内。 他说,总理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普通物品确实不宜购买,但这个产品不是寻常设备,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进步,所以,我决定先购买一台,带回去给总理展示一下,然后由总理决定是否有必要大批采购。 就这样,王震从日本带回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周总理知道后,马上带人前来参观,在了解了这台机器的技能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这种设备确实适合我国南方农业,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总理拍板,决定向日方采购一批手扶拖拉机,王震冒着违禁的危险,又为农业进步重重画上一笔。
毛泽东曾预言高干子弟,句句应验!其中一个预判,源于一次与卫士散步时的聊天,当时他
【28评论】【67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