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战场上,杨启良歼敌18人,转业后却遭地方恶霸刁难,他看了恶霸一眼,说:“越战中的打打杀杀我见多了,我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确定要和我动手? 杨启良,1983年参军,投身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候,中越边境冲突不断,战争的残酷让无数年轻人瞬间成熟。杨启良也不例外,他很快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战术头脑在部队里崭露头角。侦察兵出身的他,执行任务时总是冲在最前面,观察敌情、制定计划,样样拿手。战友们都说,他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关键时刻靠得住。 1985年,老山战役打响。这场仗是中越冲突的重要一役,老山地形复杂,越军占据有利位置,战斗异常艰苦。杨启良被编入一支12人小队,任务是抢占166号高地,切断越军116号营地的通讯。这任务听着就危险——敌人火力强,人数多,小队却只能靠隐秘行动和精准打击取胜。3月8日,他们摸黑出发,目标明确:诱敌出击,伺机歼灭。 战斗打响后,杨启良带着几名战友执行伏击计划。他们先假装撤退,把越军引出来,然后迅速反击。这一招果然奏效,越军乱了阵脚,杨启良和战友们趁势猛攻。战斗中,他一人击毙18名敌兵,这数字不是随便吹出来的,是战后清点尸体得出的实打实战果。可惜,战友们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他一人坚持作战。危急时刻,他果断呼叫炮火支援,甚至不惜让炮弹打向自己所在位置。炮火过后,他奇迹般活了下来,身负重伤被救回。这场仗让他名声大噪,中央军委直接授予他一等功勋章,老山战场上的传奇就这样传开了。 1996年,杨启良退伍,结束13年的军旅生涯。他没选择安逸,而是来到台州市消费者协会工作,开始为老百姓奔波。军人出身的他,干活雷厉风行,处理消费纠纷时公平公正,很快就升任秘书长。他的办公室不大,但总堆满投诉信和锦旗,群众信任他,商家也服他。 工作里,他处理的案子五花八门。有次,一个商家卖劣质电器,害得消费者家电烧坏,他亲自调查,查出一批问题产品,责令整改赔偿。还有一次,有人投诉假冒化妆品,他跑了好几趟市场,把证据收集齐全,让商家没法抵赖。他的原则很简单:不能让老百姓吃亏。这份责任感,和他在战场上为国拼杀时一模一样。 2013年,杨启良接到一起投诉,一个消费者买了过期面粉,全家吃坏肚子,住院一周。他赶到现场调查,发现摊主卖的确实是过期货,证据确凿,要求罚款赔偿。摊主不服,觉得自己有后台,嚷着要动手。杨启良没慌,抓住对方手腕,冷冷扔出一句话:“我参加过越战,歼敌18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你确定要跟我动手?”摊主当场蔫了,气焰全无,只好认罚。这事儿传开后,群众拍手叫好,直夸他是老兵里的硬汉。 这不是他逞能,而是真性情流露。战场上生死看淡,回到地方,他照样不怕事儿。面对恶霸,他没必要动手,一句话就够了——那是他用命换来的底气。 杨启良在消协干了多年,处理过的纠纷数不清。他不光坐办公室,还常下社区搞讲座,用大白话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货、维护权益。商家签诚信承诺书,也是他推出来的主意,市场秩序因此好了不少。同事有棘手案子找他,他从不藏私,总把经验和盘托出。 他还常说:“战场上为国,生活中为民,职责没变。”这话听着朴实,却是他一生的写照。群众送的锦旗挂满墙,他却从不炫耀,觉得这都是分内事。晚年,他还参加老山战役纪念活动,和老战友聊往事,激励年轻人。他的故事不只是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杨启良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只属于战场。和平年代,他把军人作风带到生活中,面对不公从不退缩。战场上,他为国流血;地方上,他为民解忧。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勇敢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不管身在何处,都能站出来守护该守护的东西。 从老山到台州,杨启良的经历跨越了几十年,却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责任。他的硬气不在于吓退恶霸,而在于几十年来从没放下对正义的坚持。这份精神,比任何勋章都耀眼。
1985年,时任第67集团军参谋长的粟戎生(粟裕长子)率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
【2评论】【4点赞】
用户10xxx78
应该点赞。一个有军魂的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