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出发去看女儿,行程几千里,坐火车。怕早晨时间紧张,今天就把上车的饺子吃了。 几天前,我就说,咱得说上车的饺子。李老师记到心里去了,上午,他匆忙从园子回来,大声说,我摘了两个西葫芦。 说完,他又走了。那我就用西葫芦包上车的饺子。 冰箱里有猪肉,有羊肉,还有鲅鱼馅儿,可是,我还想包西葫芦鸡蛋的饺子。 前年,我坐从石家庄回家的火车。下铺一对老夫妻,上车就吃晚饭,他们拿出一盒剩饺子来。 他们吃得很香,可是车厢里没有异味,我很奇怪,不禁问,您吃的是什么馅的饺子? 大姐说,我们吃的是瓠子馅儿的。我在石家庄见过瓠子,但没吃过。她说,跟咱东北的西葫芦差不多。我忙问,您也是东北人? 她打开话匣子:他们俩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退休后就到石家庄给女儿看孩子,现在已经在那安家了,一待就是十多年 这次回东北给父母上坟,待个十多天,然后就回石家庄,外孙女离不开他们。包上车的饺子,本来想包韭菜馅的,又没包。 我奇怪地问,那您咋没包韭菜馅的呢?那个大哥说,哎呀,韭菜太贵了,好几块一斤,这么大一个瓠子没有多少钱。 我想这老两口可真会过日子,比我们还会过。我不由得夸赞他们真是过日子的高手。 大姐说,也没啥高不高手,在城市里干啥都要花钱,能省就省。再说韭菜饺子有味儿,而且回东北就吃着了,咱那的韭菜多鲜。 这老两口是典型的东北人,既会过日子,又务实,还考虑别人感受。我越发敬佩,就问他们,你们吃这饺子凉吗? 大哥说,天这么热,素饺子不凉,要是带肉饺子,那就发腻了。大姐说,要是怕凉打个热水,烫一烫就是。 老夫妇这个上车的饺子有了多重的意义,既有一路平安的寓意,又是火车上一顿美餐,还是过日子节俭的好见证。 我包西葫芦馅饺子,也是惜物。西葫芦不吃就老了,我们也不可能带着西葫芦上火车。于是,我想在离开东北前再吃一次西葫芦饺子。 上午太忙了,又去了一趟美发店,又上街采购了一些吃的东西。终于有功夫收拾西葫芦,李老师又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说,我回来了,我做饭,不用你做。我说,你累了一上午,快歇着吧,我来做饭,我要给你包饺子吃。 李老师看看表说,这都十点半了,你还包啥饺子,不晚了吗?我说,好饭不怕晚,让你看看我包饺子有多快! 李老师很听话,就坐在沙发上,打开风扇看手机。我先和上两瓢面,和得不硬不软,面醒了就开始擦西葫芦丝。 以前李老师会说,哎呀,擦着手!我来擦。今天他完全忘了,忘了就忘了吧,我亲自给西葫芦擦丝、撒盐、杀水。 趁着这功夫,炒四颗鸡蛋,多放些油,鸡蛋碎油汪汪的。 西葫丝杀出来好多水,我使劲攥干了,放到菜板上剁,又剁出许多水。 前前后后攥出许多水,放上五香粉,再倒一些花生油,放少许盐。为了保留西葫芦的清香,不放别的调料。上次有粉丝朋友告诉我,我可记住了。 馅儿调好了,面也醒好了,我就放上面板,开始揉面、搓剂子、摁剂子。 面和得太软了,很粘手,我多放了一些面醭。我拿出擀面杖,飞速地擀皮。 我习惯先擀一摞皮N,再一气呵成地包饺子。李老师总上园子干活,我已习惯了一个人包饺子,速度也练出来了。 很快我把饺子包完了,喊李老师剥蒜,他说,石老师安排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心想,我也没安排你做什么,已经让你歇得够久了。 李老师剥的蒜,是他种出来的独头蒜。我们肯定要拿一些到石家庄,在那少不了吃饺子。李老师剥着蒜,突然问我,你高兴吗?要去看女儿了! 我点点头,心想你这不是废话吗?隔一会儿李老师又问,女儿高不高兴?我说,那我哪知道啊!李老师说,她肯定高兴了!告诉她冰箱里不要塞东西,咱们要带去好多吃的! 每次我们去,女儿总要买一些吃的,李老师进门就会说,告诉你了,冰箱空出来,我和妈会带好多吃的。 所以,我忙给女儿发了段语音:你爸又说不让你买吃的,切记!女儿回复我,那吃啥呀!来了再说吧! 锅就开了,我开始煮饺子,李老师说,你是不是要吃蒜泥?我说,你就别费事了,咱们就嗑蒜瓣得了。但是,我想了想,吃这种素馅饺子,如果不蘸算泥太可惜了! 我很快推翻了自己的话,说,那你就砸蒜泥吧,我还是想吃一顿有仪式感的饺子,这可是我们上车的饺子! 李老师很听话,拿出石臼子砸起蒜来。其实,我们家制蒜泥的神器好几个个,有电动的,有手拉的。但是,一到吃饺子的时候,他就拿出石臼子砸蒜泥。那是一种口味,也是一种回忆。 饺子煮好了,没有破皮的,白白胖胖的,汤都是清亮的。我把蒜泥里调上香油,生抽和老醋。 给李老师盛了饺子汤,又挑了蒜泥,他坐在那连声说谢谢,我心想,咋这么客气了呢? 李老师吃了一个饺子,说,真好吃。我包的饺子,皮薄馅儿大,咬一口全是馅:绿色的西葫芦,黄的的鸡蛋碎。 我说,到女儿那,你去买个瓠子,咱们包饺子尝尝。李老师说,好的,想吃什么咱们就买什么。 吃完了上车的饺子,这一天重要的事就完成了。我要收拾皮箱了,早点上床睡觉,明早我们就出发了。
每次回婆婆家,都是我掌勺,大哥一家掐着点准时来吃饭。如果是吃饺子,大哥就
【10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