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问题,唐朝整不明白,元朝整不明白,明朝也整不明白,但是硬是让清朝给整明白了,说白了,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不是打仗的士兵,反而是六十多岁的康熙,给整场战争定了调子。他果断决定,不能让西藏再这么乱下去了!不仅要查明达赖去世的真相,更要彻底清理准噶尔的威胁! 于是,康熙亲自定了这场战争的调子:“平定西藏,稳固边疆,是大清的头等大事!” 说起西藏的事,咱中国历朝历代都没少操心,唐朝那会儿,吐蕃和大唐和亲结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可两边儿还是时不时打个仗,吐蕃还一度占了长安,根本没个稳定的法子。 元朝倒是把西藏划进版图了,设了宣政院,可也就是收收税、管管驿站,地方上还是由藏传佛教的萨迦派说了算,朝廷压根插不上手。 明朝更别提了,弄了几个指挥使司,给当地头头封个“法王”“国师”,每年收点贡品,西藏实际还是各教派自己管自己,朝廷连西藏有多少人、多少地都闹不清楚。 可到了清朝,这事彻底变了样,关键就在于康熙皇帝那股子狠劲儿和长远眼光。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派了六千骑兵,从新疆一路偷偷摸到拉萨,把和硕特部的拉藏汗给杀了,占了西藏整整三年。这事儿把康熙气得够呛,他都六十多岁了,还拍着桌子说:“西藏要是再这么乱下去,大清的边疆就稳不住!” 那时候的西藏,表面上是达赖喇嘛管着,可实际上各方势力勾心斗角,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第巴桑结嘉措藏着消息不发丧,自己掌权,还偷偷找了仓央嘉措当六世达赖。 后来和硕特部的拉藏汗杀了桑结嘉措,又说仓央嘉措是假达赖,另立了个阿旺伊西嘉措,康熙知道这事儿后,立刻派人去查,最后认定仓央嘉措是真达赖,可拉藏汗不听,康熙一怒之下,直接把仓央嘉措接到北京,让他在五台山修行。 这一招厉害啊,既断了西藏地方势力借着达赖名号闹事的念想,又让朝廷成了达赖转世的最终说了算的人。 再说准噶尔部,这伙人本来是蒙古的一支,占着新疆一带,一直想着往东边扩张,康熙早就看出他们的野心,三次亲征噶尔丹,把他们赶到了西边。 可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不死心,又盯上了西藏,康熙明白,要是让准噶尔占了西藏,那大清的西北边疆就全完了,所以他下了死命令:“必须把准噶尔赶出西藏,一个都不能留!”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军第一次从青海进藏,没想到在那曲被准噶尔军包围,全军覆没。 这可把康熙气坏了,但他没慌,而是仔细琢磨对策,他知道青海到西藏的路不好走,准噶尔军又熟悉地形,硬拼不行。 于是他换了个法子,让十四阿哥胤禵带着大军从四川出发,又让青海的蒙古各部出兵配合,还派人到西藏联络当地反对准噶尔的势力,这一招四面开花,准噶尔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终于打进拉萨,把准噶尔军赶了出去。 这一仗打完,康熙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西藏交给蒙古人或者当地头头管了,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七世达赖喇嘛迎回拉萨,在布达拉宫给他举行坐床典礼,让他成了西藏宗教上的最高领袖;二是派了两名大臣常驻拉萨,这就是后来的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可不是摆设,西藏的大小官员都得由他们任命,军队也得听他们调遣,连达赖喇嘛见了他们都得行礼,从这以后,西藏的军政大权实实在在攥在了朝廷手里。 康熙的这些招儿,环环相扣,他明白,光靠打仗不行,得把宗教、政治、军事全用上,就说达赖喇嘛吧,以前都是西藏自己找转世灵童,容易被地方势力操纵。 康熙废了仓央嘉措,又认了七世达赖,等于告诉全天下:达赖转世得朝廷点头才算数,后来乾隆时期弄出的“金瓶掣签”制度,根子就在康熙这儿。 关键是康熙的脑子够用,他知道西藏的事儿得从根子上解决,他把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边界重新划了,把理塘、巴塘这些地方划归四川,让内地和西藏的联系更紧密;又在西藏驻了三千藏军,由朝廷发饷,彻底断了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的念想。 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又接着完善康熙的法子,雍正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乾隆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把西藏的大小事务都规定得明明白白,从这以后,西藏再没出现过大的动乱,一直稳稳当当地待在大清的版图里。 回头看看,康熙真是厉害,他六十多岁还能狠下心来,把西藏的烂摊子彻底收拾干净。他明白,边疆稳了,国家才能安生。 要是没有他那股子决断劲儿,西藏说不定还得乱上几百年,清朝能把西藏“整明白”,靠的不是士兵的刀枪,而是康熙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智慧,这事儿也告诉咱们,治理国家就像治病,得找准病根儿,下猛药,才能药到病除。
乾隆当太上皇期间,白莲教起义爆发当时有人给乾隆上折子,说清军想了一个招数
【44评论】【9点赞】